首页警句格言

夜登泰山心情诗句聚集50条

日期:2023年08月26日 分类:警句格言

登泰山的古诗句

1、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陆机《泰山吟》

2、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游泰山》

3、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李白《游泰山》其五

4、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5、万里江山知何处。——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6、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7、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8、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李白《游泰山》其一

9、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张志纯《泰山喜雨》

10、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11、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12、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张养浩《登岳》

13、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王世贞《登岱》

14、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王旭《游竹林寺》

15、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16、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其二

17、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

18、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19、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20、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2、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李白《游泰山》其五

23、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游泰山》

24、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25、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

26、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27、况有文章山斗。——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28、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张养浩《登泰山》

29、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

30、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贾鲁《登泰山》

31、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李白《游泰山》

32、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李白《游泰山》其三

33、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李简《登岳》

34、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35、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徐文通《岱宗》

36、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元好问《登岱》

37、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李白《游泰山》其六

38、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李白《游泰山》

39、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泰山土著登泰山的散文

作为地道泰山人,总有朋友很羡慕很好奇地问起本地人生活在泰山和对游泰山的感受。今应朋友要求整理了几篇文字,谨为个人所见所思,管中窥物,也算对朋友们有个交代。

本地人登泰山一般来说有两大目的:一是上山烧香还愿,二是随心所欲闲游。

【香客】

上山烧香是老习俗了,前些年以乡村老年人居多,近年来香客杂陈,穿金戴银的本地大小老板居多,其中也不乏时尚媛郎。祈保平安,求财盼富,人之常情,“泰安”嘛。

在山道上你偶尔会遇到乡村来的老大娘,她们会很执着地一步一步登到山顶,去朝拜心目中神圣的“泰山老奶奶”。正如李健吾先生在《雨中登泰山》中所描述:“一位老大娘,挎着香袋,尽管脚小,也稳稳当当”,此形象多年如一,看来虔诚做事也是永恒的一种状态。

如果你遇到几位头戴耳麦,衣饰前卫的年轻人,他们正在神像前跪拜,你应该会意一笑。人本向善,这本来就是寄托美好的一种方式。

如果你遇到一位怀抱着两三米长,钵口粗细的物件前行的游人,不要疑惑,他不是建筑工地的打工仔,他是老板。他抱着的不是建筑材料,是“巨香”,而他此时的心态,是“巨”虔诚。

泰山人民受神灵佑护,国泰民安;泰山诸神灵享受着如此旺盛的烟火,善哉,善哉。

【闲游】

居住在市区的泰城人一早一晚登山健身或随心闲游亦是一大乐事。融此二事合一便是到山里挑泉水。

天未亮,在朦朦晨光中,淡淡路灯下,你会看到一位从山里挑泉水归来的老人,一副小巧玲珑的扁担,两只塑料桶,老人挥动着双臂,大踏步走着,任扁担在肩头一颤一颤的,极有韵律的跟着老人脚步前行。随着老人远去的身影你开始为老人遐想。老人在家里肯定有一泥炉,一把打了梮子的紫砂茶壶。老人到家后点上泥炉,水壶里煮上刚挑来的山泉水,然后半躺在榻上,或掩目小憩,或嘻戏儿孙,何等悠哉......

在山中本地闲游者与外地游客很好分辨。背着行囊或神采奕奕上行或略有倦色的下山者自然是各地游客,而一身休闲装束漫然踱步或运动装碎步急登者便是土著人士了。在柏林从中,你会看到舞剑的老者;在柏林旁的山岩边,你会看到正在劈腿的壮年人;在寒冷的冬季,你甚至会看到只着运动短裤背心的长跑者,而在另座山头的水库里,自然不乏真本色的冬泳者。

说句题外话,本地健身者在山上的售票处可安然而过,售票员对此熟视无睹,不加过问。如果你是位精打细算的旅行者,可将行李寄存山下,独身前往,到售票口时作健身状狡然漂过。此招百试不爽,吼吼......

【个人对游泰山的体会】

游泰山最大的乐趣是拾级而上,率意而为。你可以细细把玩道旁柏树下林林总总的'碑文、石刻,饶有兴趣地研摩下古朴文字与浓厚的历史典故;你可以偶而撇下盘道,一头扎进旁边的山林,说不定在哪片山坡上你会发现一株奇异的花草或一块浑然天成的泰山石;你可以跟质朴的山民讨上一杯山泉水,跟他们谈上几句,他们会很乐意告诉你关于泰山的人文轶事。你可以停足久驻某座道觀,查看已褪色的古墙的朱红,触摸已千古的苍柏的质感;你可以自己静静地躲在一个无人山坳里,在树下,在水边,体会下山的大,或体会下自己的小。“清楚地认识到我的微小,我的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登泰山读望岳有感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泰山读望岳有感,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内容请浏览(www.qianwenw.com/wenxue)。

住在济南就爬泰山,来到青岛就爬崂山。我当兵时就离不开山,军营就驻扎在泰山脚下。东岳泰山巍峨雄伟,我多次和战友们登上泰山放眼远望,心潮澎湃之际很自然就想到了杜甫的《望岳》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诗人杜甫的心灵,他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而现在我早已解甲归田来到了岛城青岛,在青岛就经常爬崂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每次爬山,我都会想到杜甫的这句名诗。我想。但凡是登山,不能光在半山腰转悠,一定要登上顶峰,才能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要不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嘛。当我每次站在了山峰,便有一种山高人为峰的自豪与豪迈,无限风光踩在脚下的英雄气概由然而生。

唐代大诗人杜甫三岁时母亲便去世了,寄养在洛阳的二姑母家里。二姑母的和姑夫认真严格地教杜甫读书,使他刚七岁就能做一篇《凤凰》诗。十四五岁时,二姑父把他介绍给在洛阳很有文名的崔尚和魏启心,他们经常互相来信谈诗论文。当时文坛领袖李邕是著名诗人,有一次他到洛阳,读了杜甫的诗赋,以为他是一位已有成就的老诗人。后来李邕与他见了面,看他竟是一个大孩子,不禁大大夸奖了他,鼓励他努力写作,精益求精。杜甫并不自满,继续刻苦学习,他知道,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他也决心像前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那样,行万里路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艺术修养。从二十岁起,他便在现今浙江、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漫游。

泰山别名岱,是五岳之首,所以尊称为岱宗。脍炙人口的《望岳》这首诗便是杜甫在山东游览泰山时留下的佳作。当年杜甫刚到山下就被泰山雄伟壮阔、神奇秀丽的景色深深吸引,激情万丈中他写下了这首生气勃勃的'遥望东岳泰山《望岳》诗。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并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的是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泰山到底有着怎样的气象呢?它横跨齐鲁,青翠的山恋连绵不断。大自然给予它无限的神奇和灵秀,高耸入云的山峰使山的南北明暗不同,就像划分成早晨和黄昏那样分明。山谷里涌出层层云气涤荡着人的心胸,凝神远望目送归林回巢的飞鸟。一定要竭尽全力攀登上最高的顶峰,居高再看,周围的群山就都显得低矮渺小了。既然如此,杜甫于是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登上泰山绝顶。实际上,这也正坦然表示出他的雄心壮志,即敢于意气风发去攀登诗坛绝顶。

后来,这首诗被后人豁然刻在碑石上立在泰山山麓,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不断勇攀心目中的高峰。今后,我们还要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让我们以杜甫的这首诗自勉,齐鲁到今青未了,奋勇登高望远领略风光无限!

雨中登泰山散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中登泰山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雨中登泰山散文1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雨大起来了,我们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两旁是他的朋友李铁拐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还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像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不是年轻人提醒我该走了,我还会欣赏下去的。

雨中登泰山散文2

记得作家李健吾曾写过《雨中登泰山》的散文,成为津津乐道的美文,与其感受不同的是,五十年后的今天,偶然一次机会,我也有过冒雨登泰山的经历,比平日里登泰山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给我带来了美好的遐想和向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始终难以忘怀。

登山这天清晨,天是晴朗的,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做好了登山准备,7点开始登山,不一会儿,乌云密布,雷声大作,天公不作美,似乎与我们作对似地,天空淅淅沥沥地开始下起雨来,这时导游鼓励我们说,估计今天也没有大雨下,我们已经定好了登山,大家辛苦一下,坚持坚持吧,也体验一下雨中登山的感受。经导游这么一说,大家只好脚踏着积水,冒雨乘车,向泰山进发。大巴车沿着崎岖的、连绵不断的盘山公路前进,左拐右转,把大家晃来晃去,引来大家一阵阵笑声,大家兴致勃勃,在雨中前行,增添了雨中登山的新感受。车过中天门,来到了泰山脚下,车已无法前行,只能徒步攀登,导游招呼大家纷纷下了车,戴上了统一配发的红色旅游帽,打着雨伞,沿着被雨水冲洗过的台阶,被太阳返照,十分光亮,踏着台阶上留下的雨水,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好像在为雨中登山伴奏、鼓劲,一步一个台阶行进,一路欢声笑语不断,给雨中的泰山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知不觉间,已近龙门,一直走在队伍前面的一位作家感慨地说:“啊,雨中登泰山更迷人!”是啊,大家似乎深有同感,七嘴八舌地叙说着雨中登泰山的感受:“山是那样的光亮”,“涧中树木丛森,挂着颗颗水珠”,“远处山涧还有奔泻的瀑布”,“漂亮极了……”谈笑间,我不由得极目远眺,山涧灰蒙蒙的一片雾,围着山转了一圈,变成了美丽的云海,雾里观泰山,约隐约现,似梦似幻,顿生一种虚无缥缈之感,又增添了几分气势,几分秀丽,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这是晴日里所看不到的景观,大家纷纷拿出照相机,变换着不同的角度,咔嚓、咔嚓……,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抢拍了雾中泰山迷人的景象,定格在美好的瞬间里。

行止龙门,行进中不知是谁惊呼:“出太阳了!”“哦,真出太阳了”顿时,大家眼前一片光亮,雨随之也渐渐地停下来,大家收了雨伞,轻装前行,似乎轻松了许多,继续沿着十八盘攀登,泰山爬山难度最大的就是十八盘,远远看就像是天上云梯一般,当地人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正是说的攀登十八盘的难度,大家开始还小跑似的,一会儿就跑不动了,快到南天门时,有的已大汗淋漓,行走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当抬头影影绰绰地看到南天门时,大家突增登山的劲头,争先恐后,一口气登上了南天门。这时,站在南天门下,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我又回头望望走过的路,长长的盘道,巍巍的群山,心情惬意极了,登临南天门的经历使我联想到创作:创作似爬山,爬山必有难,难中必有苦,苦中必有甜,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看到了“南天门”,就如同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看到了希望,再登“玉皇顶”,就有了信心和勇气,继续攀登创作的高峰。

沿着南天门再继续行进,不远处即到了天街,似乎是一个简易的商业区,天街旁边大小店铺林立,各式各样的纪念品琳琅满目,这里地形也比较平坦,心情格外轻松,远处传来如意的钟声,声声敲心坎,置身于此的我,好像不是在登山,就像是在悠闲地逛街市,就像是人在事业稍有所成之后积蓄力量继续奋斗的感觉,我一边走,一边想;一边想,一边走。不知不觉来到了泰山极顶,四处远眺,众山皆在脚下,此时真正体验到了“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的感觉。

雨中登泰山,不仅使我们领略到了雨中泰山的景致,也使我们磨炼了抵挡风雨的勇气和意志。雨中登山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只能磨炼人们的意志,勇敢者摆脱困难,勇往直前,达到新的高度;怯懦者,畏难发愁,止步不前,只能半途而废。

雨中登泰山散文3

近年来,母亲很想爬泰山。但“五一”“十一”人太多,寒暑假又太冷或太热等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今年,母亲已年近七旬,身体也有些一年不如一年。不能再等了,暑假末期,等天气一转凉,我便决定陪母亲一起去爬泰山。

到达泰安的第二天早晨五点钟,母亲就把我叫醒了,收拾了一下又吃了点东西,便决定上山。走出酒店大门时天上正飘着雨,我犹豫了,怕雨天路滑摔伤了母亲,想等天晴了或者等一天再去爬。正举棋不定间,一位在酒店附近卖雨衣的老者告诉我们雨中爬泰山没有危险,这才决定爬山。此时,已是早上近七点了。搭车来到山脚下,穿上雨衣出发。

刚一进山,沿路的风景已令人心旷神怡,天上下着小雨,满眼的苍翠欲滴,和着古树碑刻更显得泰山古韵古香。我们兴致勃勃地爬过了一天门,到了一个寺庙前。我抬头一看庙门匾额上写着“斗母宫”,望文生义,我赶紧把已进庙门的母亲叫出来,继续往上走。母亲是兴奋的,走得也挺快。而我感觉我背包里的东西有些沉:两瓶水,一些苹果、梨、桃子等,这些是母亲准备用来供奉神仙的。也不管是否是“供果”,我从包里拿出最大最重的梨边走边吃,以便减轻背包的重量。母亲默许了,我想,在母亲的心里,女儿一定比“供果”更重要吧。

早上八点左右,已有不少人从山上下来了,披着雨衣,穿着厚厚的衣服,有的甚至穿着羽绒服。一问,才知他们是昨晚12点前来登山的,估计是想看日出。可惜,天上一直在下雨。我庆幸,没有在昨天中午刚到达时就去爬山而是先去参观了岱庙,母亲原本是想看日出的,但我担心母亲身体吃不消,又怕山上太冷了,才极力相劝。

一路上,游人越来越多,不断地超过我们。沿路的风景也越来越漂亮,古树参天,山谷幽深,松柏漫山,数不清的历代摩崖碑碣遍布山中。

母亲见庙就进,我们走走停停。看母亲有些累了,想到早饭吃得太仓促,便想让母亲吃点泰山上的小吃。可一路走来,除了煎饼之类的,再无其它更多的新花样了。走到经石峪附近,见一台阶旁的小吃部的帐篷还算大,地方还算宽敞,还有山泉水,便停住与母亲坐下来吃点东西,歇歇脚。

匆匆再次上路。走过了清凉的柏洞,雨也没有要停的意思,而山上的风越来越大,倒是凉快。怕风大吹坏了雨衣,我帮母亲把帽子上的带子系好,把买来的平安带系在了母亲腰间,又把母亲的裤腿挽起各用一条平安带系住。我们的鞋子早已湿透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爬山的兴致。

古老的泰山上一步一景,雨中登泰山真是妙不可言!特别是那山间云雾缭绕,山顶云海翻滚,使人感觉如入仙境,如做神仙。中天门的景色更美,美到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此时我包里的水果,因一路上被我吃的差不多了,重量减轻了不少,所以感觉步伐越来越轻,心情也越来越好。云步桥上,但见瀑布挂前川;五松亭、对松亭上,古树与巨石相互辉映,宛若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母亲执意自己要爬十八盘。母亲抓着路上铺设的粗大栏杆往上爬,我则在一边保护着。都说十八盘险峻,可我此时并没感觉到,或许,是有神仙在保佑吧!在步行几乎没怎么休息地爬了六小时之后,身体一向并不怎么强壮的我,平时连走一小时的路都感觉累,而此时,却反倒一点儿也不觉得累,且越爬越兴奋,越爬越轻松,甚至竟有些“身轻如燕”的感觉了。回望,逶迤的十八盘上,游人摩肩接踵,五颜六色的雨衣雨伞如长龙游动着,而远处的游人则如浮在缥缈的半空中,如梦如幻。

台阶处,看到了一小庙:药王庙。一看此庙的说明,知是为药王孙思邈设的庙。据说,在此许愿,百病皆除。这正合我意,虽我不迷信,但我情愿相信在此庙烧香能够为母亲祛除一切疾病,保佑母亲健康长寿。我虔诚地在药王庙前那系满平安带的树上系上了一根红色的平安带,为母亲祈福,又随母亲到庙里许愿。庙里坐着的老者一如其他庙里的人一样,也让我们买“符”之类的东西。这次我很乐意,赶紧掏钱,只要这“符”放到母亲的枕头里能祛除她的病就好。

下午一点多,在爬了七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南天门。此时南天门上大雾弥漫,一片朦胧,已很难看清前行的路,仿佛已是黄昏。风也很大,气温很低,真是高处不胜寒。看见母亲的嘴唇冻得有些发紫,直后悔没给母亲多带件厚衣服,于是,我临时决定不再去玉皇顶等景区了,如再向前走,万一因看不清路有什么闪失,或者母亲冻感冒了,就不合适了,况且南天门有下山的缆车直达中天门。我让母亲站在南天门巨大的牌坊下拍照留念,忽然,数码相机的宽屏里出现了“奇观”,云雾缭绕中,母亲头戴粉红色雨帽,身披粉红色雨衣,风一吹,粉红色雨衣里灌满了风,鼓鼓的,如同驾祥云下凡的“菩萨”。不,是真的“菩萨”,母亲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私的爱,还有比这更真实的“活菩萨”吗?我至爱的母亲,才是我此生最大的“庇护神”啊!在这灵岱之上,我大悟,眼中瞬时充满了感动的泪水!

母亲把带上山的所有的水果糕点全部摆在了一神像前,依旧虔诚地参拜。等母亲拜完,我轻轻挽起母亲的胳膊,充满感激地走上了天街,那儿直通下山的缆车处……坐在下山的汽车里,心中满是感激、满是爱意,看着车窗外同样美丽的风景,我决定:明年后年,只要母亲还想来,只要母亲身体允许,我定会陪母亲再来泰山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