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励志名言

有关双全法的诗句锦集60句

日期:2023年06月10日 分类:励志名言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散文

这几天本沉迷于宫崎骏老师的动漫,然而无意之间看到赵丽颖版《西游记女儿国》电影的封面,随手就点进去看了。但是我却怎么也没有想到,最终我竟将其看了两遍,事后想想我应该写点什么,因为我想将其记录下来。

起初我只是冲着赵丽颖去的,因为看过一两部她的其他作品,感觉还可以!但当看到其中的剧情时,我决定放平心态去观看每一个演员以及他们出色的表演。

关于这部电影,我想说的是,它的某些场景有点不符合常理、也出现得太突然。(如当唐僧从空中垂直掉下悬崖的途中,为何他的帽子却不受影响地仍在他头上。)不过,其优秀之处是不容置疑的!建筑独特而宏伟、漂亮小姐姐超多、一本正经地搞笑、细节中谈人生道理……同时,它改变了原西游记女儿国情节中的一些东西。在我看来,不再那么死板、没人情味。(此处只是单纯地就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作的比较,并非说是指责西游这一经典作品的好与坏。)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此电影制作人的精心策划了。此电影可以说是西游改编版中又一特色十足的一部了!

电影最开始呈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乘坐船只行进在河流之上,误入不明之地而惹怒了当地河神。结果在河神的追赶、攻击下,师徒四人不明不白地进入了女儿国!电影也因此而展开了。

其实对于电影中大多数的情节我只是觉得搞笑,也并没有投入太多的认真。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要属几个特别的地方了。

一是落胎泉泉主在谈及落了胎的`孩子的问题。他问孙悟空他们师徒四人去西天干嘛?悟空回答说去西天取经,度众生!“度众生?好伟大呀?可是,这些落了胎的孩子……不也是众生吗?”泉主道。顿时,我觉得心被扎了一下!是啊,落了胎的孩子也是众生啊,为什么偏偏他们就不能被度呢?虽说是电影,但其实往往我们都知道,电影呈现的是作品,作品取材于生活,这不正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吗?很多成年人只管自己的喜悦,当在不应该有孕的时候而有时,他们第一想到的,就是打掉孩子。孩子有什么错?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他们还不曾来到这个多彩的世界,却就要被他们的父母给送走了。孩子是无辜的,生命只有一次,既然他来了,那么希望不要因自己的自私而决定他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与否!

二是对于唐僧和陛下的感情。其改变了原版中唐僧的死板:一味地逃避、抵制、不近女色。相反,改编版中唐僧与陛下日久生情,在共同乘坐“苦海行舟”的途中、在面对死亡而无所希望之时,可以看得出他们表露出来的对对方的真心。此外,当女儿国出口出现时,他们说好一起离开,若不是他人的阻拦,我想,最终他们应该在一起了吧!但是仔细想想,若他们真的在一起了,又怎会有之后的情节?又怎符合事实?正如玄奘自己以及孙悟空所说,玄奘他不是普通人,他有自己的使命,他的一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前往西天求取真经,帮助众人脱离苦海!若他步入红尘,那重任谁来担?玄奘多想自己能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但谁都知道那根本就是不可能。

三是我们的猴哥。猴哥在原版中给我的印象是,随时不忘损八戒,护送师父的过程中,师父的太过于慈悲心肠而不分善恶,几次险些被妖怪所害。猴哥出于保护师父而开杀戒却被师父说成是执迷不悟,因此他好几次都决定不再西行。而在这改编版中,除了护送师父之外,相反,在师父面临儿女长情而淡了使命、因误饮子母河水怀孕而不得不生下孩子时,他不顾一切提醒、阻止师父,甚至甘愿自己做恶人找来泉水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持让师父喝下。当时我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他,是我们的猴哥。他只愿能护送师父安全完成使命,求取到真经而帮助众人脱离苦海。

最后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其实也算不上是吧,因为它是朋友在看了这部电影感慨的,起初我压根没把它放在心上。没错,就是河神与国师之间的爱情。他们相遇于不同的时空,相识……说不上是相识吧,因为直到故事发展到最后他们才真正地见到对方。国师因自己的使命而不得不离开河神,而河神却始终放不下这段感情。从始至终,他都在等待着、守护着。正因为他执着这段感情,导致最终差点害了女儿国成千上万的人。被如来佛祖打回原形,一切的修行也都作废了。其实,河神他又有什么错呢?他不过是想要一段他自己的感情,倘若他和国师能一直在一起,又岂会因执念太深而犯下弥天大罪?又何至于沦落到要受如来的痛击呢?

这部电影,看第一遍时,我觉得它是在一本正经地搞笑;决定看第二遍并将其看完时,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听朋友看完后发出的感慨时,我得到了新的提醒;写完这遍文章时,我懂得了其中更深的意义!

不负如来不负卿诗句

相信大家听过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一诗句,那么你对这首诗了解多少?我们看看下面的相关资料,大家了解一下吧。

不负如来不负卿诗句

仓央嘉措

全诗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 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

若将此心以学道, 即生成佛有何难?

结尽同心缔尽缘, 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 玉树临风一少年。

不观生灭与无常, 但逐轮回向死亡,

绝顶聪明矜世智, 叹他于此总茫茫。

山头野马性难驯, 机陷犹堪制彼身,

自叹神通空具足, 不能调伏枕边人。

欲倚绿窗伴卿卿, 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 又负美人一片情。

静坐修观法眼开, 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 不请情人却自来。

入山投谒得道僧, 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 意马心猿到卿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注:原文为藏文,此诗为曾缄先生翻译为汉语

网上多传源于仓央嘉措的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也作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意思: 如果动情了,就负了如来(佛法);如果不动情,就辜负了“她”(爱情)。

仓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诗人,可他也是个情种。他十五岁才从民间接到布达拉宫中,在此之前一直接受着可以婚嫁的习俗教育。活佛的身份使他无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于世俗礼。

我不负如来卿亦不负我的经典散文

十字路口,你向左,我向右,你没有挽留,我没有回头,各自安好,是你我的最终归宿。

我们都知道,天空没有一直下个不停的阴雨绵绵,说不出的话语,只有埋葬在心底不为人知的最深处,我最怕害怕分手时还说什么舍不得,还依然深爱着彼此的话语,与其苦苦的挣扎,爱的遍体鳞伤,不如潇洒的挥挥手告别,选择远离,放过彼此,也放过自己,或许,这就是我觉得的这世间,最美的感情,向来无言……

人生一梦,繁华一景。每当夜深人静,灯火不再阑珊时,总会毫无理由的细想着,往昔如梦,空气流动的寂寞,稍无声息的随带着让人难以无法呼吸的忧伤,在斑斓夜色中渲染,记忆中弥漫的柔情是每个孤独夜晚悲情壮歌。似乎你从未远离,梦里,你偶尔撞击我的灵魂。

还梦呓痴缠,当梦醒时分,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一切支离破碎,空荡荡的房间,一个人的双人床,那熟悉的乐章还在房间里回旋………

不想去判断是与非,对与错,也不愿去苦苦追寻那个理由和答案,有些人走了就是走了,有些事发生了就不会再回头,就像时光不会再复制,不能回到从前,往事只能回味。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人生就是一次随性的旅途,世间是这个世间最好的跨度,它可以让惨痛变得苍白,让执着的人最后选择不再执着,曾以为茫茫人海,相遇无数,在最后的韶华里牵起了一双手,便是一颗心的守候。从此就是下半生的开端,想要和你等待春去秋来,花谢花开,任由时光在十指紧扣间流走,你我还依然相拥在日出的地方看遍这世间的潮起潮落,览尽所有的苍海沧田。我们终究太过年轻,来不及花前月下相依相偎,却要从此形同陌路,各奔东西。爱情的萌芽,从未想象过多么的轰轰烈烈,魅惑妖娆不是自己所向往的`,只愿那颗无处安放的心,能寻的到一彼岸,不再孤单的流浪。

秋风瑟瑟,不眠的夜总是太长,杯中的酒也总过于冰冷难以入喉,拾起一支笔,墨染半世浮华,情尽秋意浓,人生如戏,缘来便是聚,缘尽便是散。

都说世间是最好的良药,可以冲淡一切的始终,第一次的邂逅,你便是我一半的生命力,可你却让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把我搁浅,抽离出我的生命,想忘意难忘。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另一个人,就连自己也说不清楚,放不下,忘不掉,有时候多么希望自己是一个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没心没肺的一个糊涂明白人,不问世间一切何为情,何为爱,在无人的午后,茗品红酒,在秋雨夜里静听秋风歌唱,悠闲自得。

如果来生太遥远,誓言太过于短暂,爱情太过于伤人,我宁愿岁月静好,流年无情,余后无爱,无对无错,无聚无散,无始无终,渐渐的相遇,淡淡的相遗,简简单单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平平淡淡生活,我不负如来,卿亦不负我。

配乐爱情散文《初见人生不负卿》

初见人生不负卿

人生若只如初见,数百年来,也不过二人许。一个是满清第一大词人,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一个是转世活佛,流传于世许多美丽的情诗。

他们有共性。都是人间少有。他们几乎都拥尽人间一切,唯独没有快乐。他们都是世间最美丽的情郎,也是受尽造化作弄的失意之人。他们都生活在康熙朝,他们都是少数民族。他们都是人间奇葩,却都又英年早逝,情深不寿。他们都生命短暂却如夏花般绚烂。

喜欢纳兰公子的《饮水集》由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今天写下这八个字,让人心头仍忍不住一颤,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悲?一切,归于冷暖自知。

也喜欢仓央的情诗。他短暂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既有宗教的神圣,又有政治的诡谲,还有命运的多戗和爱情的凄美。最喜欢他以一颗佛心演绎了平凡人世间最不平凡的爱情。

恍惚中,我不知道是如何把这两个人联系起来的。他们的`多情?他们的文采?好像又不尽然。也许应该是他们浓缩了一生的情,于热烈处迸发出来的平凡。

他们两个,一个不允许有“尘缘”,另一个却“尘缘容易绝”。一个被命运选中为活佛,另一个却因为内心的痛苦,“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一个说:“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另一个说:“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字面上说着薄情绝情,骨子里却仍是多情痴情。这样的矛盾挣扎,甜蜜和和凄苦交织的况味,正是他们的诗能够穿越三百年的时光,感动我们的内心的原因之一。

纳兰在《朝中措》里写道:看尽一帘红雨,为谁轻系花铃。仓央在其诗歌里写到: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朝圣的终点模糊了我的双眼,是明晰或者消散已不重要。我只愿“转山转水转佛塔”,用今生祈求一个来世。仓央的身份就决定了他情愿一生一世暗恋,也不愿用一个美好的开始配上一个无望的结局。但他在暗恋情节上所迸发出来的热烈一点也不逊色于纳兰的情真意切。

试问纳兰,如果早知道和她只有三年的相处,你还愿意和她相爱吗?试问仓央,如果早知道会被废黜,你还愿意爱上你心上的人儿吗?

韶华易逝,烟花易冷。也许唯其短暂和不可预知,才使得他们的爱更加炽热和纯真,三百多年后的我们还在咀嚼着他们的幸与痛。

翻手纳兰,覆手仓央。一样的痴情,不一样的人生。感谢你们,用短短一生的薄凉,传承了人间少有的真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