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励志名言

礼仪培训师的格言汇编3篇

日期:2023年06月25日 分类:励志名言

盘点礼仪培训师的必备的素质

礼仪培训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对文化的关注而备受重视,小编整理了礼仪培训师的必备素质,供礼仪培训师参考。

礼仪培训师素质:

一、形象要好,气质要佳。

这是礼仪培训师的首要要求。礼仪培训师是个特殊的岗位和工种,是行为美、语言美的实践者、传播者。良好的形象和气质,无疑是会给学员良好、完美的第一印象,学员就更容易接受、认同培训师的培训内容。

形象好、气质佳,当然还应表现在培训师自己的穿着、举止等方面是否专业、自然、得体、优雅。

二、要讲职业道德。

应该说,培训礼仪,不仅是传授举止行为和技巧,更是传播道德。不仅告诉别人如何尊敬别人、自律自己,更是以自己的行动给身边的人、给学员做一个无可争议的榜样。人前豪言壮语、人后不为别人所耻,是非常可悲的行为。

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基督教宣教人葛培理说:“只要在心里播种,便会开始改变。”只有自己切切实实地认可职业道德、在心里有这份道德,才能在培训中有感而发,学员才会为情而动;否则,永远只能是邯郸学步、人云亦云。

三、内容要专业。

要对现代礼仪知识非常了解、全面掌握,是作为合格的礼仪培训师最基本的条件。所谓专业,并不意味着“一根筋”,还要体现在对礼仪的适度、灵活的解释上。专业因为礼仪的特殊性,所以讲礼仪必须要分场合、讲适用范围、分清对象。如果专业知识不够,不讲适用范围,如果培训师的讲解会前后矛盾,更会令学员迷茫。

四、知识面要宽。

知识面要宽,并不意味着不专业。专业是要以广泛的知识面作为前提。

现代礼仪,基本的定义是门综合性的行为学科。既然是综合性的学科,就要求有综合的知识储备。各个礼仪知识点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有鉴于此,作为礼仪培训师必须不断学习、博文强识、与时俱进,礼仪知识的掌故、渊源、相关社科知识基本概念性知识、当前社会动态、时尚趋势等等,都要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对一些涉及到社会现象的礼仪常识有一个基本的、客观的把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生动、激情、举一反三。

五、要有亲和力,要有风度。

培训得多了,什么样的学员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会遇到。即使遇到和本培训内容无关甚至滑稽的问题,作为一个培训师来说,都要有圆滑、得体的处理方式和技巧,尊重而不伤害。

这也是礼仪培训师的基本要求。良好的亲和力,无疑一下子能拉近培训师和学员之间的距离,能增加沟通的效果并以此提升培训效果。做到这一点是要内心有包容、有欣赏他人的能力,不断章取义,和所有的培训单位及个人都能坦诚相处,不高高再上。“良师”更要是“益友”,尤其是培训师的岗位。

培训中,鉴于学员对礼仪的自我认知能力不同,当然会遇到很多问题,甚至会遇到很多让礼仪培训师看起来极不礼貌的问题。作为礼仪培训师,必须能够冷静、妥善、得体、礼貌地处理和学员之间的歧义,这样才能给学员起到良好的示范、楷模作用,所谓“言教不如身教”。

六、自我简介应该实事求是。

礼仪培训师,如果本身素质不高、专业领域知识欠缺,只会用虚的、浮夸的东西来包装,那么他的礼仪培训教学之路注定是走不长远的。要客观的评价自己在培训学员中受欢迎的程度如何?正确的追求在这个专业领域的具体建树?不要夸夸奇谈,越是自诩名师、自诩权威,越是底气不足。

盘点大学礼仪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宝贵、最美好的时光。每位大学生都要珍惜这美好时光,追求自身完善,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服饰礼仪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注意基本素质的培养,而礼仪知识就是基本素质的一部分。大学生要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在铸造心灵美的同时,还应讲究仪表美,做到仪容整洁,服饰大方。

男生应做到衣冠整洁,衣着朴素大方,简洁明快,不穿奇装异服。

女生应选择合适的发型。女大学生正值青春妙龄,肌肤丰润,本身就具有青春美。除参加歌舞晚会需要化浓妆外,平时可酌情略施淡妆。女生服饰以色彩鲜明、自然生动为佳,不要佩带过多的首饰,以免给人留下浮华、俗气的印象。

上课礼仪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时候,学生初见老师要行跪拜礼,平时见面则行揖礼。尊敬老师,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做人最起码的礼貌。不仅要尊敬现任老师,对过去的老师更应以礼相待。

学生进教师办公室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离开时,要向老师鞠躬道别。

学生尤其要讲究上课礼仪,应在打上课预备铃时或之前进入教室,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作好听课准备。万一迟到了,在教室门口停下脚步,首先喊“报告”。如果教室门关着,应先轻轻敲门,经老师允许,方可进入教室。

老师讲课时,学生应聚精会神地听讲,不要心不在焉、打哈欠,更不要与同学说悄悄话。当老师提问时,准备回答问题的学生首先应该举手,在老师点自己的名字或示意自己回答时,方可站起来答题。回答问题时,目光正视老师,表情自然大方,说话声音要清晰。学生对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差错,应当善意指出,但要注意方式。例如,一位老师在礼堂里作报告,其中有句话说:“竹竿都是圆的。”有位同学悄悄地写了张条子折好传上去,老师看后立即纠正自己的.错处,补充说:“多数竹竿是圆的,但也有方竹和扁竹。”老师还当场表扬写条子的同学。

关于师生情谊下面举一实例。

枟真挚的师生情谊枠

一位即将毕业离校、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在学校临别座谈会上发表了即兴演讲,以表达对母校和老师的深切留念之情:“刚才,老师为我们念了送别诗,情真意切,催我泪下。老师的情谊,将是我人生道路上永远吹拂的春风。此刻,我也想起了一首诗:‘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诗虽然是咏梅的,但我想用来比喻我们的老师,也是恰当的。无论德、才、学、识、智,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可谓‘俏’矣! 然而你们与名无争,与利无争,与权无争,年年岁岁,默默耕耘。看着一批批吸取了你们的智慧又将离开你们而去的学生,想着:‘国家又多了一片绿洲。’你们就满足,就幸福,脸上就绽开了灿烂的微笑! 你们不就是那报春的红梅吗? 我们一定会做烂漫的‘山花’,带着老师的殷切希望开遍海内外,点缀神州的大好春色……”

同学间的礼仪

大学同学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有机会同窗学习确实不易。同学之间应该友好相处,讲究同学礼仪。

同学相遇时要互相问候,可以直呼同学姓名,但不能以“喂”代替称呼。应尊敬同学,不要给别人起绰号。与同学交谈时,态度应诚恳、谦虚,不可装腔作势,盛气凌人。

对待异性同学更要讲究礼貌,男生应彬彬有礼,女生应文雅大方,彼此相互尊重、互相帮助。

住在同一间寝室的同学,应当互相关照。起床、就寝、自修、用膳、熄灯等,都应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及大家商定的时间。平时在寝室里不要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以免影响同学的学习。夜间就寝后,上下床动作要轻,以免影响别人的休息。听收音机或录音机时尽可能使用耳机,或尽量把音量调小。

住在同室的同学,朝夕相处,更应彼此尊重。不要随便移动别人的东西。借用室友的东西,用后要及时归还。平时注意整理好自己的床铺和物品,定期轮流或一起打扫寝室,共同保持寝室整洁。

盘点西餐礼仪

饭店的预约

在西方,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在预约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说 清楚,首先要说明人数和时间,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

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到达, 是基本的礼貌。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 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 子。如 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 ,请 女士进入。应请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餐点端来时,都应让女士优先。特别是 团体活动,更别忘了让女士们走在前面。

入座有讲究

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了。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点酒的学问

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对酒不太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主调酒师帮忙挑眩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色。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

上菜的次序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顺序是:①前菜和汤②鱼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酪⑥甜点和咖啡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欢迎只点前菜的客人。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如何使用餐巾

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饮酒与食物的搭配

饮酒时应该搭配食用什么食物,时常困绕着人们,几百年来,饮酒时选择适当的食品似乎已经形成了一条条的规律。但是,随着现代的社会中新食品和新型酒类的不断涌现,这些规矩显得陈旧,越来越不适用了。

饮酒如何搭配食物首先应该明白一点,生活因个人喜好不同,饮酒和食物搭配毫无疑问的也应该随个人品味随意搭配。你可以按自己口味点叫酒和食物,即使是规则中不允许的,或者与你同桌用餐的朋友坚决反对的话,也不用害羞或不好意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不宜搭配的事物组成在一起,还是显得那样和谐。

然而,晚饭时应该用什么酒,你还是拿不定主意时,该怎么办?是不是求助于那些规则搭配呢?多年来,我积累了些经验,可以解决你遇到的难题。这些所谓的“原则”不是告诉你喝酒时吃些什么,只是说明食物与酒类之间如何影响,相互作用的。

饮酒时搭配食物重要的是根据口味而定。食物和酒类可以分为四种口味,这也就界定了酒和食物搭配的范围,即:酸,甜,苦和咸味。

酸味: 你可能听说过酒不能和沙拉搭配,原因是沙拉中的酸极大地破坏了酒的醇香。但是,如果沙拉和酸性酒类同用,酒里所含的酸就会被沙拉的乳酸分解掉,这当然是一种绝好的搭配。所以,可以选择酸性酒和酸性食物一起食用。酸性酒类与含咸食品共用,味道也很好。

甜味: 用餐时,同样可以依个人口味选择甜点。

一般说来,甜食会使甜酒口味减淡。如果你选用加利福尼亚查顿尼酒和一小片烤箭鱼一起食用,酒会显得很甜。但是,如果在鱼上放入沙拉,酒里的果味就会减色不少。所以吃甜点时,糖份过高的甜点会将酒味覆盖,失去了原味,应该选择略甜于一点的酒类。这样酒才能保持原来的口味。

苦味: 仍然使用“个人喜好”原则。苦味酒和带苦味的食物一起食用苦味会减少。所以如果想减淡或除去苦味,可以将苦酒和带苦味的食物搭配食用。

咸味: 一般没有盐味酒,但有许多酒类能降低含咸食品的盐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食用海产品如鱼类时,都会配用柠檬汁或酒类,主要原因是酸能减低鱼类的咸度,食用时,味道更加鲜美可口。

刀与叉的种类

刀、叉等银器类皆称为Cut-lery.刀、叉又分为肉类用、鱼类用、前菜用、甜点用,而汤匙除了前菜用、汤用、咖啡用、茶用之外,还有调味料用汤匙。调味料用汤匙即是添加调味料时所使用的汤匙,多用于甜点或是鱼类料理。如今所使用的餐具依料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正式西式料理的套餐中,,常依不同料理的特点而配合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刀叉,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部摆出来的。说到全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在餐桌上摆满银器的'画面,而现在大都是以点用2-3道单品料理的方式为主流。所以,在餐桌上摆满银器的正式用餐摆设,可能只能在喜宴上才能看得到了。最近,使用一组的刀与叉的情况渐少,仅吃2-3道前菜的人愈来愈多,而刀叉也并不随之变换,大都是以一组刀叉吃接着送上的前菜。而那种在刀叉上摆着的刀与叉(或汤匙),并放置于餐盘右侧的餐厅也日渐增加。肉类料理所使用的刀的形状,不论是哪一家餐厅大致上都一样,不过鱼类料理所使用的刀,往往依各餐厅而有所不同。尤其是最近,与肉类料理用刀的宽度相同的鱼类料理用刀有逐渐增加的倾趋势,且比这宽度更宽的也很常见,也有一些刀幅更宽并在刀刃部分加上豪华装饰的鱼类料理用刀。此外,还有餐厅以调味料汤匙代替鱼类料理用刀。刀叉就像是中国的筷架一样。有时是刀与叉(或汤匙)两只为一组放置在刀叉架上;有时是将刀、叉、汤匙三只为一组,放置在刀叉架上;有时是刀与叉(或汤匙)两只为一组的放置其上,使刀的刀刃部与叉子的前部不会碰触到桌巾。

刀与叉的使用方式

英美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吃肉菜时,英国人左手拿叉,叉尖朝下,把肉扎起来,送入口中,如果是烧烂的蔬菜,就用餐刀把菜拨到餐叉上,送入口中,美国人用同样的方法切肉,然后右手放下餐刀,换用餐叉,叉,叉尖朝上,插到肉的下面,不用餐刀,把肉铲起来,送入口中,吃烧烂的蔬菜也是这样铲起来吃。

吃饭时,利用叉子的背面舀起来吃虽然不是违反餐桌的礼仪,不过看来起的确是不怎么雅观。吃米饭之类的料理时,可以很自然地将叉子转到正面舀起食用,因为叉子正同的凹下部位正是为此用法而设计的。这时候,也可利用刀子在一旁辅助用餐动作。将餐盘上的料理舀起时,利用刀子挡着以免料理散落到盘子外面,如此一来就可以很利落地将盘内食物舀起。如有淋上调味酱的料理了,也可以利用刀子刮取调味酱,再以汤匙或调味酱用汤匙将料理与资料一起送入口中。如以叉子叉住,再用汤匙淋上调味酱后食用,则是错误的动作,因为这样一来,在料理送往口中时,酱料会滴滴答答落得到处都是,搞得一团糟。以叉子舀起料理时,以左手持用叉子,将食物置于叉子正面的叉腹上送入口中。在与朋友聚餐的轻松场合,如果不须用到刀子,可以用右手拿叉子进餐。饭应以正面叉腹而非叉子背面舀起,这样可以比较容易食用,而且也较优雅自然。当盘子内的细碎食物聚集时,可利用刀子挡着,再以叉子靠近舀起。利用汤匙代替刀子也是可以的。以叉子将料理聚集到汤匙上,再以汤匙将食物送入口中。调味酱用汤匙与一般汤匙的用法是一样的。应利用叉子将料理推到调味酱汤匙上食用,而非以叉子叉住料理再以调味酱用汤匙淋上酱料,因为后者是违反礼节的。

如何摆置刀与叉

用餐中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暂时休息片刻,可将刀叉分话盘中,刀头与叉尖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还是继续吃。如是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须放下,但若需是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应当注意,不管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刀与叉除了将料理切开送入口中之外,还有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摆置方式传达出“用餐中”或是“结束用餐”之讯息。

而服务生是利用这种方式,判断客人的用餐情形,以及是否收拾餐具准备接下来的服务等等,所以希望积闰能够记住正的的餐具摆置方式。特别要注意的是刀刃侧必须面向自己。用餐结束的摆置方式有两种:用餐结束后中,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 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接下来的摆置方式又分为英国式与法国式,不论哪种方式都可以,但最常用的是法国式。尽量将柄放入餐盘内,这样可以避免因碰触而掉落,服务生也较容易收拾。

出席结婚餐宴时,不论怎么将餐具摆成“用餐中”的位置,只要主要宾客用餐结束,就应立即把所有的料理收起。所以宴会时,切记皆以主要宾客为中心进行。在宴会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对摆在面前的刀叉,是从外侧依次向内取用,因为刀叉摆放的顺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顺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结束了。中途需是谈话或休息时,应该将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盘子两边。反之,刀叉柄朝向自己并列放在盘子里,则表示这一道菜已经用好了,服务员就会把盘子撤去。前菜或是甜点等,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叉起食用的料理,没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在家庭内的餐会或是与朋友之间的轻松聚餐,像沙拉或是蛋包饭之类较软的料理也可以只使用叉子的进餐。但是在正式的宴席上使用刀叉,能给人较为优雅利落的感觉。另外,在欧洲等地,常可看见有人右手拿叉子,左手则拿着面包用餐。不管吃得怎么利落优雅,这样用餐也只能在家庭或大众化的店中,在高级餐厅内是绝对行不通的。

没用过的刀子,就这样放在桌上即可,服务生会自动将它收走。

虽说将刀与叉放在餐盘上并拢是代表结束用餐的讯息,但是没有必要把干净刀子特地放入弄脏的餐盘内。

没有用过的餐具保持原状放在原处即可,硬要追求形式的规则反而显得奇怪。随机应变,依当时的状况处理事物才是最正确的。

即使掉了也不算出丑,但是自己弯下腰去捡就满丢脸的。所以东西掉了的时候最好请服务生过来替你捡起。服务生随时都在注意客人的情况,所以会很快地再拿新的餐具过来,万一服务生没有注意到,可以面向服务生稍微地将手抬高一下,尽量不要引起其他人侧目注视。

服务生的工作是为了使客人能更愉快地用餐,所以尽可向他们提出要求。

如何用手拿着吃

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用手拿着吃,就跟着主人做。记住:食物用浅盘上来时,吃前先放入自己的盘子。下面是一些可以用手拿着吃的食物:带芯的玉米,肋骨,带壳的蛤蚌和牡蛎,龙虾,三明治,干蛋糕,小甜饼,某些水果。脆熏肉,蛙腿,鸡翅和排骨(非正式场合),土豆条或炸薯片,小萝卜,橄榄和芹菜等。

三明治 要记住,小的三明治和烤面包是用手拿着吃的,大点的吃前先切开。配卤汁吃的热三明治需要用刀和叉。通过拿面包的方式,可以测试出一个人是否是个有修养的人。不过只要你记住在吃面包或蛋卷时,往上抹黄油之前,先把其切成两半或小块的话,你就可以轻松得通过测试。小饼干用不着弄碎。使用你盘中的黄油刀,抹油应在盘子里或盘子上部进行。把黄油刀稍靠右边放。刀柄放在盘边外面以保持清洁。热土司和小面包要马上抹油。不必把面包条掰碎,可在其一面抹黄油。把丹麦糕点(甜蛋卷)切成两半或四半。随抹随吃。

熏肉 吃法很简单,吃带肥肉的熏肉要使用刀和叉,如果熏肉很脆,则先用叉子将肉叉碎,再用手拿着吃。

盘点礼仪的起源与嬗变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化把现代人领到了一个无限伸展而又不断浓缩的空间,这就是地球村。在这个有着60 亿居民的村庄里,交往和沟通日益频繁,说服和理解越发重要,其中,作为公关“第一印象”的礼仪就更显得不可或缺。礼仪修养,不仅是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是社会交往、商务活动和其他各项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华礼仪的渊源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的。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他主张“为国以礼” ,“克己复礼” ,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 ,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孟子也重视“礼” ,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 ,他著有枟礼论枠,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仲则把礼看作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运的支柱。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从这些思想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我国古籍中,枟周礼枠、枟仪礼枠、枟礼记枠等就是最重要的古典礼仪专著。我国古代“礼”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指治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 。纵观我国礼仪内容和形式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礼” 和“德”不但是统治者权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广泛社会性与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并且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方礼仪的起源

在西方,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 ,原意为“法庭上的通行证” 。但它一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西方的文明史,同样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着人类对礼仪追求及其演进的历史。人类为了维持与发展血缘亲情以外的各种人际关系,避免“格斗”或“战争” ,逐步形成了各种与“格斗” 、“战争”有关的动态礼仪。如为了表示自己手里没有武器,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没有恶意而创造了举手礼,后来演进为握手。为了表示自己的友好与尊重,愿在对方面前“丢盔卸甲” ,于是创造了脱帽礼等。

在古希腊的文献典籍中,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的著述中,都有很多关于礼仪的论述。中世纪更是礼仪发展的鼎盛时代。文艺复兴以后,欧美的礼仪有了新的发展,从上层社会对遵循礼节的繁琐要求到20 世纪中期对优美举止的赞赏,一直到适应社会平等关系的比较简单的礼仪规则。历史发展到今天,传统的礼仪文化不但没有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现代化而被抛弃,反而更加多姿多彩,国家有国家的礼制,民族有民族独特的礼仪习俗,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礼仪规范程式,国际上也有各国共同遵守的礼仪惯例

等。有的国家和民族对不遵守礼仪规范者,还规定了一定的处罚规则,有的已把礼仪作为公民就业前的“入门课” ,被企业录用的大学毕业生,也必须先经过严格的礼仪训练,才能上岗工作。

从上述关于礼仪的含义及其源流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礼仪在中国作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而受到中华民族历代贤良的广泛重视和提倡。第二,礼仪是为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并随着人际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它不仅是社会交往的产物,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产物。第三,礼仪是施礼者与受礼者的情感互动过程。正如枟礼记· 曲礼上枠所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第四,礼仪是一种程序,有一定的规则,不是毫无联系的某些行为的堆积组合。第五,礼仪规范、程序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第六,遵行礼仪是现代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