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励志名言

精神病院双簧台词集合50句

日期:2023年07月23日 分类:励志名言

我在精神病院的日子散文

时间已经缓缓的过去了几个月,但我知道这一生我都不会忘了这段暑期的经历,它像是打开了这个世界的另一扇窗,坠入深深的凡间。

母亲常年一个人坚持自己在家里,时间的流逝都慢慢悄悄的填满了她脸上的沟壑,像是年轮的诉说。不是那个夏日的晌午母亲上街坐车意外的摔到了头部,至今我们都不熟识脑萎缩老年痴呆这些词,后来才知道它们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也许也正因为此再巧遇摔跤和各种原因的凑合,引爆出了母亲的特大精神问题,不得已我们陪伴母亲来到了专门的精神疾病中心。站在那个大楼前,恍然隔世。我们常人总是在平凡的日子里抱怨生活的种种,却不知道这个世界还存在这样的一个群体。她们的喜乐她们的哀伤早就超越了凡尘,她们走不进世界,世界也无法走进她们。精神上巨大的障碍生生的隔开了沟通甚至熟悉的记忆。最残忍的不是离开,而是站在眼前的无能为力和悲凉。

在那里,最远的距离是从走廊的这头到那头,进出只能是照顾的亲属医生才会凭卡开门。日复一日的都忘记了蓝天的样子,只能从两端的窗户窥见,好像蓝天只有一仰头的空间。在窗户的一端,有一个小小的活动区间,几张桌子,每天早上和下午的空闲那里坐满了人,几排长凳,家属和家属,家属和病人,病人和病人夹杂着聊天,有时候你完全分不清到底谁是家属谁是病人。她们不发病的样子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去的第一天,一切风平浪静,除了多了一个锁住自由的门以外和别的医院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活动范围狭小而已。直到第二天的拂晓走廊传来歇斯底里的哭喊声和叫骂声,才惊觉我已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大概十七八岁的光景,多么美好的年华啊,控制不住自己跟着一位老人后面不停的嚷骂,这位老父亲任凭女儿的发泄,佝偻着背低着头,默默从这头走到另一头,又从另一头走到了这一头,头上的白发显得格外的刺眼,是一种叫父爱如山的情感串联起了两端的平静沉稳的脚步。那位父亲不急不躁,只待女儿情绪恢复递上食堂的早点。那里的医生告诉我,其实她们不发病的时候和正常人一样,也是可以交流的,我从开始的不了解害怕到慢慢的去放松后来去沟通。曾经所想象的精神病人是很可怕生人勿进的,其实不然。后来和那女孩交流得知,因为在学校巨大的压力导致了精神上的失常,每次发病人就异常暴躁,和身边亲近的人吵闹,她爸爸已经被她折磨到了习惯忍耐。这已经是她第四次发病进来了,每次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看着这花季年华的少女,心隐隐的痛啊,教育难道不该是快乐的吗?又是什么会让她凋零了本不该此时凋谢的花季!花落满天,春却已不再!在小活动间里,有位女孩子每天总是笑容满面,独来独往,我以为是谁的家属,交流得知她本身是位病人。一切都正常,她悠悠的说可以出院了但是父母还没来办手续。她是位产后妈妈,产后因为一个人带孩子,各种焦虑各种不适应,总想着给孩子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最后产生了严重的幻听幻觉,19个日夜不眠不休。可怜天下父母心,却不知还有这一种。年轻时候认为婚姻就是感情的一种自然,孩子就是感情的产物,随着时光才明白,感情婚姻教育没有哪一样不是需要用智慧去学习去经营的,很多人不是败在了感情上只是输给了自己对情感的不与时俱进里。爱孩子,给孩子最好的也许是很多父母的本能,但却不知健康的环境和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当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也宣告着一种新身份的正式确立,那就是为人父母,这对每一个奶爸奶妈来说都是一门全新的领域,要去了解去学习去摸索去实践去适应去寻找另一个自我。心里的准备脱节了最终导致精神以及身体健康问题。这位年轻的妈妈,想必呆在那里的几十天里,也让她明白了如何更好的去爱自己的孩子。

在里面见过了各种各样的病人,各种不同症状,各种年龄,让我真正对这个特殊群体有了一些了解。最后归根结底有一条:那就是一个人的心里文明多么重要!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不同阶层不同年龄都背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有些人面对困难,依然深情浅笑淡然面对,化有行为无形,化压力为动力,享受着生命的每一场盛宴。有些人,无法自我调节,心里上自我折磨,给自己上了牢牢的枷锁,最后走入精神的深渊。在以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年代里,我们可不可以放缓下步子:每天都让猫沐浴在自然的清新里,让阳光照进心间的每一个角落,让嘴角的微笑抚平每一条跃跃欲试的皱纹。突然想起那句很俗的话: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难道因为不开心就能解决心灵上的问题吗?如果不能,为什么不开心的去面对?

在那段煎熬的日子里,每个白天都是黑夜,有时候我也会恍惚自己:我还在人间吗?所幸的是一切雾霾散尽,母亲的病完全好转起来。可喜可贺我们再不会去那人间的炼狱了。每一个过程都是生命的必然,无法回避,却可以汲取过程里的养分滋润自己的心灵,强大我们的精神世界。

岁月是个神偷,但偷不走你我精神上的快乐!

我在敖包的日子散文

蒙古草原景色优美,鸟语花香比翼双飞,山也美水也美,歌唱一曲敖包相会……陶醉在这美妙的歌声里,也被散词中所描绘的草原风情所深深的吸引……

记得第一次踏上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是在十年前,一个美丽的名字加上一个美丽的城市——乌兰浩特。当时的小城并不大,街路格外的整洁,人和车辆都很少,整座城市都没有高层建筑,楼房的顶部都是圆形的蒙古包状,流连在小城的街头,随处都感受到的是一种迥然于长春的异地风情。当时正值六月份,城郊的草地一望无垠,如绒绒的绿毯铺向远方。天空一片湛蓝,每过下午两点,就有阵阵清风从西北方向刮来,凉爽宜人,感觉格外的舒服。

乌兰浩特市中心有一条王爷庙小吃街,汇集了众多美食,我在一家餐馆里花了三块钱喝了一杯奶茶,入口醇香无比。突然想起了一种民族食品——奶酪,于是满世界的去找,走了无数家饭店和超市也没找到,最后却在一个街边的小摊上偶遇,于是便迫不及待的来品尝这蒙古先民们所钟爱的食品,谁知一尝之下,差点吐了出来,这东西又酸又涩,还带种羊奶的膻味,简直难吃极了,但转念一想,到内蒙来一回,还是带两袋回去给爸妈尝尝,管它好吃不好吃……

参观过成吉思汗赛马场,我匆匆踏上了返程的列车,短短七天,停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却深深的爱上了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美丽的乌市,我何时才能再来领略你的旖旎风光……

第二次踏上这片土地,已记不清是哪一年的春天。当时有一个同学是俢正药业驻通辽业务代办,另一个同学在他手下做科中地区代理,这两个人都与我莫逆。同学的生意做的不错,一个朴实的农家孩子,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就来通辽送药了,几番努力,竟得到了地区代办的职位,从而人生的轨迹也发生了改变。同学很盛情,肉山酒海的饭店自不在话下。逗留了几天,也陪另一个同学深入到地方乡村,当时的民居大多是平顶的泥土房,乡村的路很不好走,有很多路都是车辆在草甸子上碾压出来的。春季里,几乎每天都要刮风,天昏地暗的,开着车行驶在公路上,细细的沙粒儿扑打着车窗沙沙作响,路上更是一条条风打着旋卷动着的沙溜子。这种恶劣的环境,却也能成为我眼中的一道风景,我自已都觉得奇怪……

笫三次来到这里,是应朋友之邀主持一个产品推介会。活动筹备过程中,住在一位蒙医朋友阿力木斯大哥家里。阿大夫和爱人都是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他们放弃了城市的舒适安逸,毅然扎根在科左后旗一个叫衙门营子的偏远村落。行使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做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阿大夫红红的脸膛,身材高大魁梧,精通蒙汉两族语言。他的脸上总洋溢着微笑,这也许是当地农牧民特别喜欢他的原因吧,总之这是一个开朗乐观而热情好客的人。阿大夫的爱人也是个子高高的,和阿大夫很有夫妻相,她只能说几句简单的汉语。脸上总挂着善意的微笑。阿大夫时常岀诊,阿嫂子也会准时的做好饭菜,招呼我们吃饭。蒙人善饮,但也不是都喝烈酒,科中地区最常喝的酒是扎鲁特旗产的二锅头,还有开鲁旗的老白干儿。喝酒我自然不是蒙古人的对手,但他们非常讲究这个,我也只好逢场作戏,一连数天,出席了大大小小十几场宴会,弄的苦不堪言。本来在家来的时候就患了感冒,这一连气儿的折腾,我感觉胸肺部发了炎,疼痛的厉害,嚼了几片阿莫西林也无济于事。好不容易捱到日子,在保康的达尔罕宾馆举行了隆重的产品推介会,除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我还唱了一首歌《兄弟干杯》。活动很成功,现场的场面很热烈,但我知道,所有的与会者绝不是为我的演说而打动,而是现场抽奖那丰厚的'奖金和礼品更具有诱惑力,勉强主持完活动,我顶着漫天的鹅毛大雪回到家,一气儿扎了十八个吊瓶……

六年后,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不变的只有天边那灿烂的夕霞,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十个全覆盖在蒙疆大地全面展开。低矮的泥土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现代农居,泥泞的土路变成宽阔平整的水泥路,路边的植树台上栽种着一排排的柳树,绿意婆娑,与碧瓦红墙交映成辉,好一派美丽的新农村景象。自治区政府为了更好的保持生态环境,下达了禁牧令,科尔沁地区牛羊基本实现圈养,同时大片的草原开辟成耕地,使通辽成为全内蒙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辽阔的草原,美丽的传说,洁白的羊群,飘香的奶酒,曾经醉倒无数的海内外游人。今天,在这孝庄皇后的故乡,在这蒙古先民繁衍生息的古老的土地上,优美的马头琴依然在奏响时代的乐章,我的科尔沁,愿你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我在春的日子里散文

初春的气息是绿色与泥土的相偎,是蓝天与鸟儿的私语,是风轻轻的在指间漫步。愉悦的心情伴随着路边桃花盛开着喜悦。

天空微蓝,阳光倾斜绿荫地一地的星子,路边的青草一根根梳理似的生长,冬日的枯枝败叶换了一身新妆。我慢慢走着,跟着我的脚步。望着远方的景色,轻轻一嗅,空气里弥漫芳草、阳光、雨水、泥土的'气息便寻到眼前。花开了,在来时的路上。粉白的桃花在简洁的枝桠间绽放,淡淡花香让风送到跟前,有路上的行人停下,三三两两的站着、笑着、举着手机。我行的很快,遗憾中错过了与花相拥的机会。

星月湖还是那样美,隐藏在校园荒草小路里。平静的湖面只有春风或者水鸟调皮地捣弄时才会涟漪起一浪浪的水纹,波光粼粼。太阳倒影在湖里,火红的颜色倒是把湖水染了个透彻。风是轻微的,路边的草是轻微的,我想靠近却怕惊扰到了湖边一对对的人。

“去打球吧!”

我是去的迟了,朋友们已经在足球场上玩耍起来,道了歉意,整个下午便是在足球场上度过。烈日如火,青春无敌,汗水湿透衣襟。

“汪汪,再来一把”“小童接球”“竹平你这么厉害!”“晓东呢?”。

傍晚如期而至,没有蝉鸣,没有闷热,空气里透着凉意,“散了吧!吃完饭该回去了”。月光皎洁,月色如新,在这有月亮的傍晚里我回的很慢。在这普通的一个春日里,我走过往日留下的时光。

我在长乐的日子心情日记

那里的地名叫得好———长乐,吉祥喜气的字眼。我在长乐呆过四年———教书。

长乐完小的北边,是一道长堤,把长江中下游的浪涛拒绝在五百米开外。堤内的圩地,平缓伸展,略无起伏;这样的地势适宜旱作。麦苗的碧绿,油菜花的金黄,棉花的白色绽放,是我眼中经常变幻的风景。

那时,长乐完小规模不大,三百来学生,十来位教师。教师大部分来自本村或周边,他们早去晚归,不住校;住校的只有两位年轻教师,我是其中之一。学校还有一位工友,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大爷,却身板硬朗,手脚灵便,挑水,种菜,劈柴,做饭,麻利得很。校舍较陈旧,砖瓦平房;北一排,东一排,像一把直角的尺子。操场四周植了好多梧桐树,有些年头,树干粗壮,疤痕印体,像长了大块的牛皮癣。紧挨学校的南墙,是一条机耕路,行人,自行车,平板车,常来常往;偶尔,有一台手扶拖拉机“突突突”开过来,或者开过去,丢一缕黑烟。再过去,有一条模仿长江走向的水道,当地人称之为“夹江”。“夹江”不宽,两岸延绵着新旧高低的民居,或瓦房,或草屋。

我在长乐教书,一位同学曾给我写信,结尾说:长乐,祝你常乐!其实,我那时并不怎么快乐。我承认,我不具备一个好老师的潜质,我缺少温柔和耐心。那些低年级学生的作业本,常常邋里邋遢;字,老是东倒西歪。一次上课,有个孩子要尿尿,情急之下竟脱口管我叫“大大”,引起全班哄堂大笑。这些头痛的事,使我恹恹的.,日久,那个沉在心底的念头就愈加明朗起来。

中考时,为了“捞现的”,也因为家贫,便选择上中专,但上大学的梦想却一直在心底蛰伏着,不时冒出苗头来。我想对口考大学,但英语却让我作难。初中时,我们只学了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现在差不多全忘了,以至常常将英文字母读成汉语拼音。为了学英语,我特意在一个星期天坐车到安庆,花八十元钱,买回一台袖珍型录放机,又借来英语磁带和英语课本。可是,磁带放出来的声音,让我云里雾里,无异于听天语,更别说与课本上的英语单词对应起来了。无奈之下,只得作罢。从此收起考大学的念头,一门心思去教书。

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工作量非常大,一周二十几节课是常有的事。上课,下课,喝水,跑厕所,脚不沾灰。但那时年轻,精力旺盛,不觉其累,反觉得很充实。难耐的是放晚学后,学生像鸟儿纷纷飞走了,附近的教师也回家了,偌大的学校顿时冷清下来,心里便跟着空空落落。那时,乡下的业余生活很贫乏。我不愿意打麻将,不愿意“斗地主”;没有歌厅进,更没有电脑玩。晚上,完成作业批改和备课以后,我就用那台耗去两个月工资的录放机放流行歌曲听,或者拿出在师范读书时抄录的歌集来唱。那本集子,是班上同学临近毕业时抄的,你一首,我一曲,权作毕业赠言。唱着这些歌曲,我就仿佛回到学生时代;看着那些字体各异的墨迹时,眼前便闪现出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来。

学校附近的乡亲对我们很友善。记得有段时间,电视里天天晚上播放连续剧《霍元甲》,我和同事便到附近人家去看。那时电视远不像现在普及,条件好点的人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无论到哪一家,主人都很客气,热情地为我们搬凳子,倒茶水;有时去得晚了,还坚持起身为我们让座。平日,我们在“夹江”堤上走过的时候,熟识的人都亲切地叫我们“老师”,喊我们进去“坐一会”,或是“在这里吃饭”。逢年过节,本校的同事和一些学生家长,还常常邀请我们去家中做客,盛情款待。这些,让曾经一度迷惘的我,倍感亲切和温暖,渐渐淡化了孤独、不安、思乡的心绪。

一瞬间,四年过去了,我调往另一所学校;又两年,我离开了教育行业,来到现在居住的城市。今天,奔波在中年路途中的我,蓦然想起长乐,心里便涌起一股无法割舍的情愫。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那所破落的校舍也许早就拆了,重建了,那条土质机耕路也许早就拓宽了,跑上汽车了。但无论时间多么久远,天地间有些东西注定不会消逝。二十年前,那里的阳光温暖过我,那里的水土养育过我,那里的人们善待过我;今天,那一方天空一定还在,那一片热土一定还在,长乐也一定还在。

站在时空隔开的此端,诚祝长乐的人们一切安好,永远快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