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励志名言

叶嘉莹经典词句语录集合70条

日期:2023年07月25日 分类:励志名言

叶嘉莹解析两首诗词

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曾经说过:“我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从小就喜欢读诗、背诗,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经七十年了。古典诗词中蕴含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叶嘉莹先生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她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她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她希望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韵律之美能够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的滋养。

选取叶嘉莹先生在《给孩子的古诗词》中讲解的两首诗词,以飨读者!

叶嘉莹讲解:

陈子昂(661 — 702),字伯玉,唐代诗人。

这首诗在唐诗里是很重要的一首诗,作者陈子昂也是在唐朝诗歌发展上地位很重要的一个人。

唐朝的诗歌本是延续着南北朝、宋、齐、梁、陈、隋而来的。中国诗歌在南北朝时期,主要是宫廷里的创作,只注重外表文采的美丽。初唐时的诗歌就承继了这个风气。不过,那时初唐律诗的体裁也开始正式形成了。

本来,中国古诗没有平仄的格律。南北朝时有不少帝王,像梁武帝,舍身同泰寺,信奉佛教,翻译了很多佛经。佛经里都有唱诵,还有一些佛经念诵的偈语,当时都没有按照它的意思去翻译,而是直接照它的声音去念。

所以,最早翻译的佛经,重视音译。这就有了四声音调的讲求。初唐时期,包括沈佺期、宋之问,以及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在内的诗人,都开始创作五言律诗,对仗平仄很工整,虽然内容仍较空泛。

到了陈子昂,按一般说法,他开启了一种复古的风气。他曾给当时的一个叫东方虬的人写过一篇《修竹篇序》,他说,自从六朝以来,“兴寄都绝”,是说古诗讲究比兴,讲究有寄托、有内容,可是南北朝以来,却是“彩丽竞繁”,文字华彩美丽,而内容就很空洞了。

其实陈子昂最有名的是写了一系列的《感遇诗》,其中有“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样的诗句。他讲究诗中有含义,有寄托。《感遇诗》是五言的古体诗,很整齐。

而《登幽州台歌》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中则是很特殊的一首诗,因为它完全不属于任何固定的体式,是作者登临吊古,看到当前的景物,脱口而出,非常直接的一种兴发感动。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情,也就有不同的兴发感动。陈子昂在政治上是有理想的,可是他所生的时代是武则天的时代。武则天作为女皇,在中国传统里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

《尚书· 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在牧野宣誓,他的军队要出发革命了。其中有“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句子。牝鸡是母鸡,按理说公鸡管报晓打鸣,母鸡只管生蛋,如果母鸡去报晓了就是不正常的现象。

所以,传统看来,女性做了皇帝当然也是不正常的现象。然而,一个人的生命是短促的,武则天作为皇帝,事实上并不比其他男性皇帝更坏,所以像陈子昂这样希望为国家、朝廷做事的人,在武则天的时代也出来工作了。但是,武则天任用了许多武氏的人,有一次,陈子昂带兵出去,结果和武氏家族不合,后来就被贬谪,受了很多苦难。

幽州台就是李商隐在诗中说的“燕台”。古代的燕国在河北幽州这个地方,燕昭王要访求天下的贤士,筑了一个高台,说以黄金来聘请招邀天下的才士,因而也叫黄金台。

陈子昂登到幽州台上,就想到,要遇到真正欣赏、任用人才的人,才能真的实现理想和抱负,所以就有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慨: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我也向往古人,我也希望能有古人的品性和事业,可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啊!一切有理想、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常常都有这种寂寞的感慨。

杜甫说到宋玉:“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辛稼轩说:“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说要将作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将来会有人读。一个人若真有跟一般人不同的理想和志意,他便一定希望能找到一个理解他、跟他有共鸣的人,可当他站在幽州台上,他却不知去哪里找—我向往那些古圣先贤,但“前不见古人”;我希望我的理想志意,将来有人理解,但“后不见来者”。

一个真正有理想、有志意的人会以一生的时间去持守,且不说理想会否实现,因为理想的实现有外在的因缘,但个人的持守是能够自己把握的。然而,当他用最艰苦卓绝的精神力量去持守住自己的志意和理想时,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茫茫的宇宙,悠悠的万古,你在这个宇宙中,如此短暂的生命,到底能够留下些什么?有没有一个可以跟你相知共鸣的人呢?

一个有理想、有志意的人,这样孤独,不知道千古之下有没有人真的能够理解他,真的跟他有共鸣。可是对读者而言,在读杜甫的诗、读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时,千古之下不是产生了共鸣吗?杜甫不在了,司马迁也不在了,但是他们留下了诗歌、文学。

文学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其中的生命、感情、理想、志意,千古而下,只要你是一个也有感觉的人,你就能感受到。中国古人说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

一个人的`生命在他的作品中留了下来,并不是没人知道。之所以现在读古人的诗文仍会感动,便在于它有自己感发的生命。而当时的人并不知道,千载之下有人读了他的作品会感动,所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的体裁不一般,它的读音也要注意,音调尤其奇怪。“后不见来者”的“者”,念zhǎ,“独怆然而涕下”的“下”念xiǎ,在诗韵里都押上声马韵。这样念有一种更为沉重的感觉。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每个人每年都在这样的轮回中,年年的春花开,年年的秋月圆,你觉得明年还会有花开,明年还会有月圆,可是明年的花不是今年的花了,明年的月也不是今年的月了,就在年年的花开月圆之间,生命消逝了,多少的欢乐都消逝了。“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永恒,“往事知多少”是无常。一句永恒,一句无常。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外边,昨天晚上春风又来了。这是永恒。可是,故国永远不会再来。这是无常。而且处处照应着“春花秋月”,“小楼昨夜又东风”是春花,“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秋月。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当年在南方,李后主的宫廷之中,有那么美的雕刻的玉石栏杆和台阶,如今他已经离开了,成为了俘虏,那些没有生命的、无情的石头不会改变,只是他再也不是当年的李后主了。“雕栏玉砌应犹在”是永恒,“只是朱颜改”是无常。

“问君能有几多愁?”面对这么多盛衰人生的无常,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人生一往不返的行进之中,还有一个节奏。词、诗都是有节奏的,念对了节奏,就能把感情带出来。

诗词两首

七律紫藤

虬枝雅韵蕊中藏,宛若佳人着紫妆。

沉醉鸾音唯弄玉,深谙凤响有箫郎。

斜风送雨人轻倦,疏叶传情影秀长。

浊世坦然千载载,蹉跎岁月逐平常。


摸鱼儿· 游苏州同里古镇《退思园》有感

退思园,镶嵌同里,百年青史长卷。而今亭榭成追忆,一曲笙歌轻挽。君去远,叹几许风流,只落沧桑伴。无声岁月,对古道天桥,碑文寄语,铭刻此生愿。

光阴渡,告别辉煌苦难。无争尘世千变。风云过后心存淡,克己奉公勤勉。承祖德,思补过,忠魂写尽幽香苑。朱栏紫蔓,绕春水斜阳,湖波依旧,不见故人面。


注:退思园是苏州同里一座清末建造的住宅园林。园主人任兰生,曾任清光绪时期一名五品官,

因被弹劾革职。故官归故里建此园隐居。。园名 "退思"取自古书《左传》 "进思尽忠,退

思补过"。而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优美诗词两首

蝶恋花

三上江东多感触,卅万冤魂、惕惕焉瞑目。

剑影刀光凝血沃,森森尸骨堆丛簇。

被毁家园重建筑,更有遭焚、古邑花香馥。

国势蒸蒸如破竹,凤凰台上无边绿。

花果山之歌

谁遣翠微凌海疆?葱葱郁郁玉梳妆。

女峰独秀俯全景,瑞气千条吉八方。

异草奇花满沟壑,灵岩怪石遍山梁。

三元四海高香敬,一洞万年流水长。

文斐西游闻宇内,名遐东胜播芬芳。

南天门入蓬莱境,曲径幽通世外庄。

溪韵悠悠飘谷野,梵音袅袅绕庵堂。

群猴穿跃林间戏,百鸟争鸣枝上狂。

快铁披风欧域去,巨轮逐浪远洋航。

游人似梦心陶醉,情锁瑶宫自在乡。

两首诗词

沁园春

去淮安周总理纪念馆

驱车淮安,心涌澎湃,追忆伍豪。

览馆之全景,三湖一岛,气势恢宏。

岚山诗碑,海棠曲径,湖光闪烁,像似恩来胸襟阔。

最珍贵,看馆藏文物,翔实多多。

总理彪炳青史,致无数名人齐赞歌。

忆万隆亚欧,声震寰宇。

立党为公,鞠躬尽瘁,功勋著卓。

生为人民,死后骨灰撒江河。

伟哉矣,君一生清贫,光明磊落!

念奴娇

游曲阜,在孔坟前,礼跪三拜,献金二百,思绪万千,随赋《念奴娇》一阙,以记之。

礼跪三拜, 孔坟前, 虔诚日月可鉴。

想我中华,几千年,谁为九州擎天?

文官始祖,帝王先师,倡仁义学说。

以人为本,亲授三千弟子。

遥想春秋纷乱,呼人性升华,中庸至德。

文行忠信,和为贵,奠我中华根基。

游人如织,高声诵《论语》,国威永恒。

道冠古今,我当肃然膜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