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异国他乡中秋节语录集锦200条

日期:2023年05月28日 分类:名人名言

异国他乡中秋节语录 异国他乡的中秋习俗 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

异国他乡的中秋习俗

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异国他乡的中秋习俗,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异国他乡的中秋习俗

日本“月见节”:吃团子,赏月会

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见节”。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日本人过中秋吃的不是月饼,而是江米做的“团子”,它形状各异,馅儿以豆沙为主。如今日本只有少部分地方保留着过“月见节”的习惯。

韩国“秋夕节”:家团圆,品松糕

韩国人称中秋节为“秋夕节”。 秋夕在韩国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从农历八月十四日开始全国上下就要接连放假3天,庆祝佳节。 韩国“秋夕节”最重要的是全家人要团聚到爷爷奶奶家,首先是祭拜祖先,然后全家人一起跳舞、赏月。女孩子们穿上艳丽的传统服饰,玩起古老的跳板游戏。 韩国也有独特的中秋食物——松饼。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中秋时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

越南“中秋节”:听阿贵,打花灯

越南人的中秋节以孩子、鲤鱼为贵,显出自己特点。阿贵相当于越南版的嫦娥,相传阿贵得到仙树后,未遵仙训,用污水浇树,结果仙树腾空飞上月宫,阿贵因手拉树根,也被带往受责。晚上彩灯齐放,传说是条鲤鱼成精后害人,包公为救民用纸扎了鲤鱼灯以镇之。于是,孩子们都在中秋晚上听“阿贵”的传说,还会提鲤鱼灯出游玩耍,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

斯里兰卡“月圆节”:听讲经,拜月亮

中秋节,在亚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一年一度。然而,斯里兰卡的“月圆节”,是按佛历习俗流传的,每月当月亮团圆时,就要过一次佳节,当然以中秋的“月圆节”最隆重。“月圆节”这天,斯里兰卡全国放假。善男信女们早早安排好美味佳肴后,都争先恐后地到寺庙或神堂去听讲经,拜月亮。听拜之后,人们围坐在场院里,就着美食,端坐赏月。直至明月西沉,歌舞娱乐,尽兴而散。

泰国“祈月节”:摆仙桃 拜八仙

泰国人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每当泰国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户用甘蔗扎成拱门,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参拜月亮。 中秋桌上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个个栩栩如生,向祈祷者传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之类美食。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

缅甸“光明节”:点灯火 布斋饭

缅甸人在8月的'“月圆日”要大张灯火,以庆祝“光明节”的光临。节日之夜,万家灯火,亮若白昼,到处是“不夜城乡”。缅王每年亲自主持庆祝活动。国王还要在卫队和文武百官簇拥下,出宫观灯并举行盛大施舍。各地还要通宵达旦放电影、演话剧、跳舞唱歌,佛塔内还有大规模的布施斋饭等活动,好不热闹。

朝鲜“秋夕节”

朝鲜中秋节叫“秋文节”。也称“秋夕”“嘉徘”,与元旦、寒食、端午列为民间四大佳节。当天,他们以松饼为节物,家家蒸食并相互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豆沙、粟肉、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有的还吃用糯米和松子、栗肉、枣泥、蜂蜜做的八宝饭。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妇女们多做名叫“布伦阿”的荡秋千竞赛。

马来西亚:提灯笼游行

据了解,马来西亚的华人在中秋节时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赏月、吃月饼、提灯笼游行。

和北京一样,中秋节前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也铺天盖地。

吉隆坡一些地方会举行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非常热闹。

新加坡:游园活动

新加坡的人口以华人居多,当然中秋节在新加坡也是一个重要节日。每年中秋,各个住宅小区都会举行由一些商家组织的中秋晚会,在那里,可以免费品尝各种式样的月饼和参加有趣的游园活动。另外,在一些华人聚居地还会组织舞龙舞狮表演及放河灯、踩高跷、彩灯展示等活动。


异国他乡的关爱作文

关爱在生活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感情,它能给人温暖,给人前进的动力。关爱无处不在,每时每刻都环绕在我们身边,即便是在异国他乡。暑假时我参加了一个去加拿大的训练营。其中有一天,我和室友在室外乱跑,不小心伤到了胳膊,我没太在意,结果伤口发了炎,出现了大面积的化脓。

到了周一,我来到夏令营的学校。一进班,一个和我比较要好的同学看到了我的伤口,他立马跑到我面前仔细地观察,只见我的伤口上沾满了灰尘,透过灰尘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层黄色的脓液,还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味道。他关心地问我:“大哥,你这是咋地了?胳膊咋回事呀?”我说:“胳膊周末伤了一下,有点小发炎,没什么大事!”“都这样了还没事?”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然后说:“我爸妈都是当医生的,这种情况我见过很多次了,知道该怎么办,我书包里有药水,去给你清理一下吧!”说着,他不由分说就把我拉到了户外。

到了外面,只见他像外科医生一样麻利地从自己的书包里取出了许多瓶瓶罐罐。我一看,棉签、消毒液、镊子、纱布等工具一应俱全。他先拿起消毒液往我的伤口上洒了一点,等痂皮和灰尘软化后,又用镊子像揭树皮一样把我伤口上的痂皮撕了下来。他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把我给弄疼了。接下来,他又用棉签一点一点地清理伤口上的黄色脓液,就像妈妈清理灶台上的油污一样。伤口很大,他花了好一会儿才清理完。当他抬起头时,我发现他的头上渗出了很多汗珠。最后,他又在一块纱布上倒了些消毒水,敷在了我的.伤口上,并用胶布固定好。大功告成,他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对我说:“要保持伤口清洁,不要碰别的东西,免得加重感染!”我的心一下子被打动了,一位刚认识不久的朋友,竟然对我如此用心,伤口虽然生疼,但我的内心却无比温暖。

到了中午,他又叫住了我,又帮我清理了一次,并嘱咐我放学后再清理一次。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他。就这样,他一天三次给我清理了五天,直到我们回国后分开,总共给我清理了15次。对我来说,有人给我清理伤口已经很不错了,次数还这么多,我已经把他看做恩人了!

这位朋友在国外帮我的这许多回,让我的伤口没有继续恶化,回国后妈妈带我去医院进行了包扎,不久后就完全恢复了。人间处处有关爱,即便是在异国他乡,我也感受到了同胞的关爱和温暖。我觉得表达感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这份关爱传递下去,让大家都感受到彼此关爱的温暖!

中秋夜,来自异国他乡的贵重礼物作文

20xx年的中秋之夜,踩着北京奥运的盛典,开满八月灿烂的礼花,踏着山东荣成的海浪,迎着夜幕下的海风,遥望着宝岛深情的目光,姗姗而来,翩翩起舞,一抒心中的柔情与翘首。

电视里,晚会中,充满了欢声笑语,海峡两地遥相呼应。割不断的血脉,掰不开的手足。同族同宗,同姓同乡,乡音未改,亲人不可替代。永远的中国,永远的.母亲,永远的一家人。逆潮流而亡。

团圆饭,喜洋洋。忽闻窗外鞭炮阵阵,震耳欲聋。如今,除了春节鸣放鞭炮之外,大凡喜庆吉祥日子,人们总要庆祝一下。或礼花,或礼炮,或彩带气球,或鞭炮声声。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谁也无法割舍。

时刻期盼的,心的翅膀随时随地向往的。一个电话,顿时化作一块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既是预料之中又是预料之外的,来自异国他乡的。亲亲的,浪花朵朵,绽放在心中。

一个电话,只有一根细微的电缆,却超越时空又压缩时空,距离很远又很近。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这是梦中最温馨的画面,这是久别的亲昵,这是贴心的话语,这是永远的话题,这是永恒的惦记。嗯,电话是有温度的,寒风中可以取暖,炎热中可以纳凉;沮丧时可以振作,困难面前可以带来勇气。

一个电话,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可是,电话后面的人,却是可以托付一生的。日月星辰,四季轮回,喜怒哀乐。阳光,海岸。花园。生命的支撑与力量,人生目标的唯一,亲情手中的宝。出行印尼十天结束了,月饼也吃到了。一切顺利,继续前行。不变的祈祷与期盼。亲亲的,为你祈福。

晚会很精彩,焰火很美丽,鞭炮很及时,晚餐很丰盛,但相对于今晚的电话,都不足挂齿,微不足道。这是中秋最贵重的礼物,来自异国他乡的电话。亲亲的,一个电话。

我特意走到窗前,遥望天际,寻觅月光。可是,今晚的天空没有表情,大幕没有拉开。默默仰视,良久。没有月亮,甚至没有一颗星星,而在我的心里,却生起一轮火红的太阳,照亮了星空,也照亮了心海。温暖,很温暖。

中秋的习俗作文

中秋节的习俗,随着各地而有所不同,各有各的精彩。下面是相关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秋的习俗作文【篇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的习俗作文【篇二】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的习俗作文【篇三】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