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以湘开头的诗句集锦三篇

日期:2023年07月23日 分类:名人名言

以湘开头的诗句 湘口送友人古诗词 古诗原文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

湘口送友人古诗词

古诗原文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译文翻译

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归去,一路上将日夜兼程。白天劈波斩浪,顺着水势依山而转;夜里仰望星河,望着星空笼罩着浩瀚的洞庭湖面。

梅花凋零腊月将尽,友人回到家刚好赶上新年,与家人团聚将是多么幸福啊。

注释解释

楚:湘江流域在古时候为楚国的属地,故称楚。田:一作“天”。

去雁:北飞的大雁。云梦:云梦泽,在今洞庭湖北岸,湖南、湖北两省境内。雪:一作“泽”。

转:指友人所乘之船,终日在风浪中行转。

星汉:银河。

零落梅花过残腊:一作“回首羡君偏有我”。腊:腊月,阴历十二月。

归醉及新年:一作“归去又新年”,一作“归去醉新年”。醉:沉浸。

创作背景

李频是晚唐诗人,他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诗人的送别对象与诗歌的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全诗大半写景,不见伤别字面,只是将一片离情融入景中。

首联、颔联写“湘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诗的前三句,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中流欲暮见湘烟”,“中流”即江心,这是江面宽阔的地方,此时在暮霭的笼罩下更显得苍苍莽莽。“岸苇无穷接楚田”,“楚田”即田野,春秋战国时期湘江流域为楚地;“岸苇无穷”已有深远之意,再与“楚田”相接,极写其空旷广袤。“去雁远冲云梦雪”,“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孟浩然曾以“气蒸云梦泽”(《临洞庭上张丞相》)来状写它的壮伟,这里则以“云梦雪”来表现同样的境界。经过此番描画之后,方才拈出第四句点题:“离人独上洞庭船”。此句一出,景语皆成情语。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作者或用正面烘托,或用反面映衬,或用比兴之法,寄寓自己的伤别之情。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心绪,只是将几组景物纳入同一画面之中,使它们发生内在的联系,通过画面显示特定的'意境。这样,既有壮阔生动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内在的个人情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颈联“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写洞庭湖的景象,并非实写,而是由“洞庭船”引发的想象,故而在时间上并不承上,“暮”、“雪”不见了。这两句是说,洞庭湖波翻浪涌,奔流不息,入夜,则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洞庭湖是浩瀚而美丽的,然而诗人此写并不是出自对洞庭奇观的激赏,风波之中,星汉之下,始终有着孤舟离人。因而,他对洞庭湖水的描绘,流露着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而有关星河高悬的遐想,则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诗人的这种情思同样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孤舟离人和洞庭景象这前后两幅画面的巧妙组接来加以体现的。

尾联“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是说友人归去当及新年,而自己却不能回去。“零落梅花”是诗人自况,也是一景。由腊月而想到梅花,由“残”而冠以“零落”,取景设喻妙在自然含蓄。此联固然表现了诗人的自伤之意,但同时也表现了念友之情,因为诗人之所以感到孤独,完全是由友人的别离引起的,故而这种自伤正是对友人的依恋。

李频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这首诗堪称其代表作。全诗八句倒有七句写景,湘江的暮霭,江岸的芦苇、田野,云梦的飞雪、大雁,渡口的孤舟、离人,洞庭的风波、星河,以及腊月的梅花,等等,真是纷至沓来,目不暇接。诗文有所谓“主宾”一说,主是中心,“无主之宾,谓之乌合”(王夫之《姜斋诗话》)。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孤舟离人放在中心的位置上,围绕这个中心层层设景;又从孤舟离人逗出情思,把诸多景物有机地串联起来。故而全诗显得章法齐整,中心突出,而且融情入景,与一味作感伤语的送别诗不同,自有一番悠悠远思的风韵。

《送友人》古诗词鉴赏

【原文】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中间两联切题,写出了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就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峡口送友人阅读答案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两首诗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哪一种共同的情感?(2分)

(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所用表现手法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思念故乡之情。

不相同: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赏析诗中作者所流露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可诗中的具体诗句分析得出。题干已将离别之情排除,从《峡口送友人》中“来时万里同为客”一句可知,诗人与友人都是远离故乡的游子;而从《送蜀客》中“自缘身是忆归人”一句可知,诗人在思念故乡。故可知两诗都流露出了思乡之情。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赏析。表达手法包括多方面内容,比如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事、议论)、写作技巧(虚实结合、正反相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等),回答本题只需抓住一点赏析即可。比如,从写景方面,第一首写的是“欲尽春”的伤春之景,第二首写的是早春的清新之景。因此,前者是正面烘托,后者是以乐写哀。

【拓展】

司空曙 [唐](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今河北省广平县)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担石,晏如也。尝因病中不给,遣其爱姬。韦辠节度剑南,辟致幕府。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 卢纶, 钱起, 韩翃。

【赏析】

《峡口送友人》是司空曙与好友离别后所作,此诗使用多个意象来描摹当时春天的景色,作者采用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

首句写眼前景物,点明时间、地点。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绘,写到“客”、“主”双方。说明该诗词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阵,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选材一般,写法却比较别致。可见,作者匠心独用,想象力较为丰富。表达出作者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该诗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峡口送友人》阅读答案

《峡口送友人》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诗写送别,作者使用多个意象来描摹当时春天的景色,采用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写出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惆怅心情。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峡口送友人》阅读答案

暮春 飞花

【解析】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

(2)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 和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地点 季节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试题分析:峡口点明了地点,欲尽春表明了季节是春末。结合全诗可知,景物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根据后句的泪沾巾可知,是惆怅,悲凉之情。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_ _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惜别 司空曙惆怅伤感 王勃 乐观旷达

惜别1分,写依依不舍等也算对。感情2分,惆怅伤感答出一词即可,写成悲苦,愁苦等也算对;乐观旷达答出一词即可。

试题分析:根据诗歌中的天涯去住②泪沾巾及所描写的景物特征可知,诗人的情感的伤感的,因为朋友要离别。王勃的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表现了分手时的乐观与劝慰之情。

《峡口送友人》赏析:

《峡口送友人》是司空曙与好友离别后所作,此诗使用多个意象来描摹当时春天的景色,作者采用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

首句写眼前景物,点明时间、地点。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绘,写到客、主双方。说明该诗词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阵,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选材一般,写法却比较别致。可见,作者匠心独用,想象力较为丰富。表达出作者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该诗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