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以俊开头的诗句精选80条

日期:2023年07月28日 分类:名人名言

以俊开头的诗句 杜甫《寄赠王十将军承俊》古诗赏析 古诗《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势屈

杜甫《寄赠王十将军承俊》古诗赏析

古诗《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

作品赏析

【注解】:

据诗意,则王将军在成都。诗题云寄赠,必上元二年在青城作。

将军胆气雄①,臂悬两角弓②。缠结青骢马③,出入锦城中。时危未授钺④,势屈难为功。宾客满堂上⑤,何人高义同⑥。

(上四,称将军之雄壮,下则惜其不当大任,而徒怀高义也。此似齐梁律诗,故上四未谐平仄。)

①《光武纪》:诸将既经屡捷,胆气益壮。魏文帝诗:“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②左右二臂各悬一弓,故云两角弓。《诗》:“骍骍角弓。”③缠结,马之装饰。④挚虞《新礼仪》:汉魏故事,遣将出征,符节郎授钺于朝堂。赵曰:未授钺,未为大将也。⑤《信陵君传》:“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⑥王融诗:“高义幸知游。”杨慎曰:五言律诗,起句最难。六朝人称谢脁工子发端,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雄压千古矣。唐人多以对偶起,虽森严而乏高古。宋周伯弜选《唐三体诗》,取起句之工者二:“酒渴爱江清,余酣漱晚江”,又“江天清更愁,风柳入江楼”是也。语诚工而气衰飒。余爱苏颋“北风吹早雁,日日渡河飞”,张柬之“淮南有小山,赢女隐其间”,杜子美“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虽律也,而含古意,皆起句之可法者。

杜甫《宴王使君宅题二首》古诗赏析

古诗《宴王使君宅题二首》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汉主追韩信,苍生起谢安。吾徒自漂泊,世事各艰难。

逆旅招邀近,他乡思绪宽。不材甘朽质,高卧岂泥蟠。

泛爱容霜发,留欢卜夜闲。自吟诗送老,相劝酒开颜。

戎马今何地,乡园独旧山。江湖堕清月,酩酊任扶还。

古诗《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

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

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

羁游万里阔,凶问一年俱。

白首中原上,清秋大海隅。

夜台当北斗,泉路著东吴。

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

移官蓬阁后,谷贵没潜夫。

流恸嗟何及,衔冤有是夫。

道消诗兴废,心息酒为徒。

许与才虽薄,追随迹未拘。

班扬名甚盛,嵇阮逸相须。

会取君臣合,宁铨品命殊。

贤良不必展,廊庙偶然趋。

胜决风尘际,功安造化炉。

从容拘旧学,惨澹 阴符。

摆落嫌疑久,哀伤志力输。

俗依绵谷异,客对雪山孤。

童稚思诸子,交朋列友于。

情乖清酒送,望绝抚坟呼。

疟病餐巴水,疮痍老蜀都。

飘零迷哭处,天地日榛芜。

作品赏析

【注解】:

【鹤注】苏郑同是广德二年卒,详见《八哀诗》注。

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

(总叙生死交情。次句点郑苏,语似稍率。故人不复见者,因遭乱而分离也。)

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①。羁游万里阔,凶问一年俱②。白首中原上,清秋大海隅。夜台当北斗③,泉路窅东吴④。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⑤。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⑥。流恸嗟何及⑦,衔冤有是夫⑧。

(此伤其死后,承“存亡不重见”一句。“凶问一年俱”,谓郑苏先后继亡。远注:北斗、蓬阁,承中原,指苏。东吴、台州,承海隅,指郑。胡夏客曰:此云“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八哀诗》咏苏源明云“长安米万钱,调丧尽余喘”,则苏死果以饥欤?)

①任昉策文:“衣冠礼乐,扫地无余。”②《魏志》:蜀黄权军败降魏,蜀先主凶问至,群臣咸贺,唯权独否。《陆云传》:“凶问卒至,痛心摧剥。”③阮瑀诗:“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④释智恺诗:“泉路方幽噎,寒陇向凄清。”左思诗:“志若无东吴。”⑤《抱朴子》:“洽闻之硕儒。”⑥鹤注:广德二年,斗米千钱。故云谷贵。王符著《潜夫论》。⑦《伤心赋》:“对玄经而流恸。”《诗》:“何嗟及矣。”⑧唐韦嗣立论刑法:“四海衔冤。”“有是夫”,用经语作对。

道消诗发兴①,心息酒为徒②。许与才虽薄,追随迹未拘。班扬名甚盛,嵇阮逸相须③会取君臣合,宁诠品命殊。贤良不必展,廊庙偶然趋④。胜决风尘际⑤,功安造化炉⑥。从容询旧学⑦,惨澹閟《阴符》。

(此忆其生前,承“故旧谁怜我”二句。许与承诗,追随承酒,二句自谓。班扬承诗,嵇阮承酒,二句郑苏。会取四句,言天宝之际,郑苏俱仕而未久,胜决四句,言肃宗复国,苏为少监,郑遭贬斥也。诠,论也。品命殊,位卑也。询旧学,苏昔为太子谕德,后又除秘书少监也。閟《阴符》,郑常著《天宝军防录》,坐私撰国史谪官。其谈兵之书,秘不能出也,《杜臆》:公前诗云:“痛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此云:“道消诗发兴,心起酒为徒。”皆道本色,高人所益于诗酒如此。)

①《易》言君子道忧。《刘向传》言君子道消。②《郦食其传》:“吾高阳酒徒也。”③班固、扬雄作赋擅名,嵇康、阮籍嗜酒弹琴。④潘岳诗:“器非廊庙姿。”⑤《汉书》:“决胜千里之外。”⑥《庄子》:“以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⑦《说命》:“台小子,旧学于甘盘。”⑧《战国策》:苏秦游说六国,不遇而返,乃夜发书得《太公阴符》之谋而颂之。《唐书》兵书类有《周书阴符》九卷。

摆落嫌疑久①,哀伤志力输②。俗依绵谷异,客对雪山孤。童稚思诸子,交朋列友于。情乖清酒送③,望绝抚坟呼④。疟病餐巴水,疮痍老蜀都。飘零迷哭处,天地日榛芜⑤。

(此身经丧乱,而遥哭郑苏也。上四,谓弃官以来,漂流异地。中四,叹知交别久,殁失哀奠。下四,见身衰友故,人世荒凉也。摆落、哀伤,旧注仍指郑苏。按:此皆自述之词。公向遭贬斥,本涉嫌疑,今则摆落己久,特志力日亏,为可伤耳。昔在童稚时,便思诸子才名,郑苏年盖少长也。列友于,即异姓笃天伦意。绵雪巴蜀,遍历东西二川。哭处榛芜,仍应存亡丧乱。此章四句起,中二段各十四句,末段十二句收。)

①陶潜诗:“摆落悠悠谈。”《记》:“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②阮籍诗:“挥涕怀哀伤。”③清酒送,谓生前阙于饯送。清酒二字,见《毛诗》。迩可欲改作渍酒,但平仄未谐。张注引《徐稚传》:人家有丧,以绵絮渍酒bao干,以裹炙鸡,用水渍绵使有酒气,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酹酒毕而去。④谢灵运诗:“抚坟徒自伤。”⑤榛芜,言道路梗塞。卢世曰:此诗泣下最多,缘两公与子美莫逆故也。“豪俊人谁在,文章扫地无。羁游万里阔,凶问一年俱。”二十字,抵一篇大祭文。结云:“飘零迷哭处,天地日榛芜。”苍苍茫茫,有何地置老夫之意。想诗成时,热泪一涌而出,不复论行点矣,是以谓之哭也。

《苕溪渔隐丛话》:律诗有扇对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此诗“得罪台州去”四句是也。东坡《和郁孤台》诗“邂逅陪车马,寻芳谢脁洲。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亦用此格。

杜甫《又送》古诗赏析

古诗《又送》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照客杯。

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

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

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

作品赏析

【注解】:

【鹤注】鲁訔年谱云:公送辛员外暂至绵,诗云“直到绵州始分首”,则鲁说为是。

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照客杯①。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

(此章从离筵之景,重叙送别之情,在四句分截。双峰远景,万竹近景。细草残花,触景生愁矣。绵州同往,江上独来,说得情绪难堪。赵大纲曰:留连就草言,怅望就花言。欧公诗“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亦同此意。然唯人留连,故见草亦留连,唯人怅望,故见花亦怅望耳。

①寂寂对青青,是借对。王维诗,“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王勃诗:“他席他乡送客杯。”朱瀚曰:此诗,一二死句,三四无脉,五六枯拙,七八不韵,故知其为赝作也。

今按:台上酌酒,而花草伤情,四句亦自联络。唯下四请,生意索然,疑非少陵手笔耳。

野望杜甫古诗赏析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惟 通:唯)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译文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注释

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城,一作“年”,一作“奇”。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

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诸弟: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供,付托。

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日:一作“自”。

鉴赏

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人事”,人世间的`事。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 转“萧条”的隐忧。这是结句用意所在。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 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远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杜甫“跨马出郊 ”,“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 。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