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以酒送友人的诗句汇总五篇

日期:2023年07月28日 分类:名人名言

以酒送友人的诗句 把酒临风送友人诗歌赏析 把酒临风送友人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导读:用朴实的语言,

把酒临风送友人诗歌赏析

把酒临风送友人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导读: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挚的惜别之情。

清晨,一场细雨沐过天空。在长安西北部,渭水北岸,小城的古道边,那些飞扬的尘土终于安静下来。只有诗人的心情,被这场不期而至又无法躲避的雨打湿。

新柳是一些青青的睫毛,铺满了旅馆的'四周。每一根长长的枝条上都缀着一颗晶莹的泪珠。时光如水,袭过快乐和开怀的岁月。往事越走越近,越濯越清。

醉眼朦胧中,又举起那只斟满了酒的杯子。从今以后,真的不知会是一些什么样的日子,不知是不是还能和你尽兴地把酒临风和诗吟唱。

往西走出阳关,是茫茫的戈壁和缥缈的未来。也许,这一生中,很难再有机会见到曾经的朋友和洒满离情与思念的渭城了,以及这座绿荫中的客舍,还有在微风中轻轻起舞的柳丝。

想起这些,诗人止不住又流下了伤感的眼泪。

《送友人》诗歌赏析

《送友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成高朗阔远的意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友人》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翻译/译文

版本一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清澈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我的朋友要踏上万里征程了。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好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就此分别,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地呻吟着,增加了我的离别愁绪。

版本二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郭的背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东城。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游子行踪不定,就像浮云一样随风飘荡,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为别:分别。

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征:远行。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鉴赏一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他的送友诗,除了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此诗历来脍炙人口,选入教材,是个佳作。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中间两联切题,写出了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就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不舍之情。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3]

鉴赏二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旳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旳刻画、气氛旳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点出告别旳地点。诗人和友人并肩缓辔来到城外。举首远望,只见一抹青翠旳山峦横亘在外城旳北面,一湾清澄旳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是写景,但景中含情。那抹淡远旳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缕怅惘之意,暗透出诗人对眼前离别旳无可奈何;而那湾绕城旳流水似乎又象征着绵绵离情,潺潺不绝。这一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个画面色彩清丽。“横”字写青山旳静。“绕”字写白水旳动,也相当准确。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旳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旳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旳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旳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人感到离别旳凄凉痛苦,难舍难分。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他就象天边旳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他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旳红日落得那么徐缓,恋恋不舍地把最后旳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旳象征啊!

结尾两句写离别时旳场景。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似乎和主人旳心意相通,不时萧萧长鸣。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离别旳感觉,然而马尚且不耐离情旳凄苦,扬鬃哀嘶,人何以堪!

这首诗写得自然明快,感情热诚。诗中青翠旳山峦,清澄旳流水,火红旳落日,洁白旳浮云,再加上班马长鸣,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旳画面,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旳情意,感人肺腑。

把酒寄李贺诗歌

一抔黄土

一段阴阳

一截瘦衣瘦骨的'埋葬

风从起处起,你何曾听到无风的雨

雨在落处落,你是否红泥火炉独饮一宿冰冷的寂寞

你是谁?我何必知道

我便只知,你是你,我是我

你一杯,我一杯

你一歌,我一歌

外面云雷乍起,何妨

天降几分自有地陷几寸

砸不到你我皮囊,莫作忧天杞人

且安坐这方寸乾坤

听炉火煮文字的声音

只管酣饮

不要浅吟

今夜无雪,一盏琉璃菩提心怎够

再斟一壶明月夜

待蓬蒿渐起,你我做那楚狂接舆

喝,一夜秋风秋雨

饮,一衣离愁别绪

漫,解得连环玲珑女儿语

歌,千里之外蓬莱虹霓

莫,呜呼哀哉,噫吁噫吁

笑个甚,你我共三千白发白

哭个甚,你我同万里一轮月儿明

生老病死,恩怨两清

爱恨几叠,不问轻重

既,你我逢,大千世界

何须问,将何来,将何去,往世前生

只一碗,琥珀金陵酒胡姬云鬓清

山鬼夜哭,二十六年功业

旁门三千,左道八百,龙蛇腾雾石破天惊

红尘已有尘烟滚滚

仙风道骨除你几人

做够了草芥一枚众生牛马走

今便那佛陀菩萨人中之人

只问苍生不问鬼神

把酒寄得一梦

只一摊苦昼短浩歌引刘伶醉竹林

只一语天若有情天亦老桃花仙人

只一墨天上谣神弦曲老死词赋诗文

李白《把酒问月》赏析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赏析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