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写徽式建筑优美的句子合集70条

日期:2023年07月28日 分类:名人名言

写徽式建筑优美的句子 描写徽派建筑的散文:安徽古城 导语: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

描写徽派建筑的散文:安徽古城

导语: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描写徽派建筑的散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深浅不一的墨色层层渲染,浓淡相异的线条勾勒万水千山的静谧。静立在江淮水岸,像一幅半卷半舒的水墨画。安徽,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省份,用她独特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展现给国人一个锦绣大省的风采。

自康熙六年由安庆和徽州两座省城合并,取其精髓的“安”与“徽”为名,安徽,自此走向了一个新生。

浅转身,慢回首,长抛水袖。文化色彩浓厚的安庆,以经典耐唱的黄梅戏为音乐幕,热情洋溢的凤阳花鼓敲出了别具韵味的地方舞。论及文字,桐城派的文风清真雅正,力求条理清晰、简明达意,在清代众多散文流派中一枝独秀。文雅如安庆,正如水墨画卷中的点点晕染,深浅之中彰显清新淡雅的内涵。

“徽州古道徒步行。”精致庄严的徽派建筑独具特色,青瓦,白墙,飞檐承载了斑驳的历史痕迹,时间会随着江淮之水流逝,历史的痕迹却永不消失。以“贾而好儒”著称的'徽商,本着诚信经商的原则,树立了一代儒商的形象,在全国各地都曾留下徽商的美名。徽府经济的高度发展,不仅为家乡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留下了这些令人为之赞叹的精美建筑。繁华如徽州,正如水墨画卷中的工笔细描,一曲一直饱含对美好安逸的追求。

长于文化的安庆与名于经济的徽州,像两股温热的清流相汇聚,一瞬间激荡起发展的水花,让合并后的安徽,走向了另一层繁荣进步。

“皖江澎湃八百里;淮河生息五千年,到徽州人间无梦,登黄山天下无山。”安徽的景,安徽的奇,在这一山一水中,含蓄的呈现给世人。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雾“五绝”著称于世。曾有多少诗人,在黄山停驻了脚步,忍不住用最为真挚的诗句赞叹其奇妙?曾有多少摄影家,不畏寒冷与山路的崎岖,只为留下黄山最美的一角?曾有多少行者,带着虔诚的心登上黄山,领略云海那幻变莫测的美?抛却浮华名利,安徽依旧是那个安徽,她奇妙绝美的景色,深深震撼了每个人,水墨画般的素雅纯朴,我为自己能居住在这样美好的家乡而自豪,喜悦,深埋在心底。

安徽的名人,多以正直诚信的美名而受人尊敬。小学读本中,早已熟识“六尺巷”的故事,让我们记住了父子双宰相;在保家卫国的故事中,我们了解了抗倭名将戚继光;如今的国家主席亦来自安徽,纯朴为民的一颗心让人民感动,实事求是的作风成为了安徽的新一代榜样。多少年过去了,安徽的民风依旧是真诚淳厚的。假若你来安徽寻找文化的足迹,那么热情善良的安徽人,一定能为你的旅程添一份温暖和温馨。

江淮水岸,纯朴古城。淡雅的墨香萦绕着这座历史悠久的省府。水墨画卷里的人间仙境,平凡中才是真正的浑厚底蕴。回首,水墨安徽,古蕴悠悠。

经典散文:古城春意

静卧在山谷里的熊猫古城像一个初入尘世的少女,满脸娇羞,却怎也掩藏不住满溢的清丽秀美。

像一条青碧的玉带轻柔地缠绕着,青衣江柔婉地绕着古城缓缓而去。

春日里,随意地漫步于依河的休闲道。挨近水,内心似乎就在不经意间慢慢贴近一种饱满而澄澈的安宁。

野樱花铺天盖地地盛开。

油菜花金灿灿地占据了满坡的耕地。

野草在路边碧汪汪地生长着。

春天的信息蜂拥而至。

暖融融地,阳光漫不经心地洒开去。

风轻。且柔。像是爱人的手穿过发丝,或是娇儿粉嘟嘟的小手触及母亲的肌肤。忍不住想伸开双手拥抱这围裹着的温暖与安谧。

柳丝轻扬,湖面波光粼粼。浑身洁白的水鸟时而一群,时而三两只贴着水面逗弄着嬉戏着。尘世的喧嚣和着大山的倒影都沉寂在这碧蓝的湖水里。所有的纷争纠葛,内心的刻骨伤痛,都被这干净温暖的阳光抚慰着,驱逐着若有似无,水声里的安宁,像滤过树丛的那缕春日暖阳,淘洗着过滤着弥合着内心深处极力掩藏的忧伤。尘世如若隐若现的车鸣声,渐行渐远

随意漫步,安谧娴静。清新干净的空气弥散于街道、小径。每一个角落都犹如被琼汁玉液洗过,纤尘不染。

花香悠悠,在身边缠绕,若有似无,令人恍惚让人迷醉。

叮叮咚咚潺缓流过的小溪,穿越小城。穿越闲散漫步的人心。走在古城的街道上,一切都慢慢慢了下来。你无法把城市的快节奏播撒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古韵悠悠,古韵悠悠!如一曲幽婉清丽的古筝曲,如一首舒缓曼妙的小调,熊猫古城,兀自在大山围裹的安谧里坚守着一份内心的安宁。

红,红,红!

大街小巷一串串的大红灯笼染红了古城。如娇羞的新娘,古城新装新貌。

青砖碧瓦,古色古香。

大红灯笼,热情奔放。

时而古韵悠悠,时而热烈豪放。古城如歌,清韵悠长;古城如歌,青春正好!

古城似一位清丽的佳人,缓缓述说着穆坪土司文化的源远流长;古城如一位含羞的少女,初出尘世的娇羞掩藏不住熊猫文化的灿烂辉煌;古城似一位成熟稳重的小伙,故作沉郁的稳健怎也掩藏不住四射的活力流光溢彩。

漫步于安静的小巷,似漫步于悠远的过往。轻轻风过,仿佛听到古战场上战马嘶鸣,古剑铿锵。似又听到安勇武士威猛的'呐喊。攻打金川的号角似乎还在山谷里回荡,久久缭绕。

一盏盏灯笼,照亮一段段隐秘的尘事;一块块青砖,讲述着一个个久远的故事。一片片碧瓦,记录着一场场穆坪土司的骁勇之战。

哪一块青砖,才记录着那位受到朝廷嘉奖,不让须眉的巾帼女子年仅29岁的女土司王氏夭夭于清朝雍正十三年,统兵五百远征贵州等地的昭然战绩?

哪一盏灯笼,才配映照那段穆坪土司王国的辉煌?

随意行走,哪个方向都能与水相遇。

水,缠绕着围裹着滋养着年轻的古城。古城浸染着水的温婉包容,深蕴着利万物而不争的水的品性。

处处有水。

树木葱郁,满山苍翠。

处处有水,洗净苦行者心中尘垢。世事繁芜,红尘滚滚,灯红酒绿处,找不见水的清澈明洁。

青衣江边行,听汉白玉护栏和着涛声讲述宝藏兴焉丰饶的内蕴。

教场沟登山,弥勒宫的肃穆威严恍若就在夕阳的余辉里,经声悠悠,环绕于心。再有多少苦海不能回头?还有多少名利痴恋于心无法放下?佛号声声,一声一声,敲击着无法挣脱的尘念;经声悠悠,一念一唱呼唤着迷途的羔羊。

放下一整天的劳碌,将红尘屏蔽。走进冷木沟峡谷,任凉风扑面。风像是在筛子里滤过,干净得就想张开嘴大口大口地吞食。一路上沟里溪水的寒气,洗净劳碌洗净满身的烦闷。所有的苦痛与屈辱,都在干净的空气里弥散开去

夜,渐渐浓了。

站在任意的山坡,守着古城入眠。那份心的波动,如黄昏时候的灯光,连自己也捉摸不透。

一盏灯,亮了。

再一盏灯,又亮了。

更多的灯,在夜幕徐徐落下的时间里,悄悄地点燃了每一个窗口的活力和生气。

远山,朦朦胧胧地像一头硕大无比的怪兽,渐渐隐去。半山上星星点点的路灯,逶迤绵延至天边。连接着天空里闪闪烁烁的星星。眨一下眼,你就分不清哪是星星哪是路灯。

山谷里的古城却在次第闪烁的灯火中神秘莫测。

站在半山腰,周围只剩下黑。静得只能听见自己心跳。远远地,山脚下已是一片灯火辉煌。没有喧哗,没有嘈杂,只有静谧之中安睡的小城。温馨而安详。

夹着油菜花浓郁的馨香,风,一阵阵悄然而过。似乎连树上残存的枯叶也怕惊醒。

溪水依然轻轻地流过小城。像一首轻柔的催眠曲。

古城在一片安谧的灯火中渐渐入睡。

劳碌的心,也在遍布的安闲静谧中鼾声阵阵。

古城沧桑的散文

沙河三水自交流,

天设危城水上头,

断壁悬崖多险要,

荒台废址几春秋。

——《崖儿城》明·陈诚

四面壁立险峻的土崖,一条逼仄的通道,崖下是湍急的河流……看着交河古城,默咏着明朝吏部官员陈诚的《崖儿城》,不由我不佩服其对交河古城精当的描绘了。

从狭隘的通道进城,满天的泥土裹挟着千年前的气息迎面扑来。

土!土!!土!!!

除了泥土,还是泥土。

土的质地。土的形式。土的姿势。

千年古城,以她特有的厚重底蕴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时正午,天大热。阳光把交河古城暴晒成白花花的,如一个天然桑拿房,遍地热浪翻滚,只消走上几步,就汗流不止。炙人的热浪,使大家在参观古城时就显得有些走马观花,漫不经心。一窝蜂地进城,放眼一看,只是一堆堆荒土,这有什么好看呀。于是,大家草草地拍了几张照片,留了个影,走为上了。

我选择了留下。我想,如果就这样匆匆走了,心里肯定会留下遗憾。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半个小时,能看到什么,读出什么来呢?

瞻仰古建筑,尤其是那些废墟遗址时,我都心怀虔诚和崇拜。比如故宫、武夷山悬棺,西安兵马俑,还有我们当地的古民居卢宅肃雍堂,这些都是先人们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他们留给我们最为珍贵的财富。但我在瞻仰每一处古迹的时候,心情是迥然不同的——里边有惊喜、叹服;也有惋惜、沉重、悲伤、心痛、甚至还有耻辱……

那么,站在交河古城的遗址上,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悲凉,沧桑。

这种悲凉和沧桑从迈进交河古城的一刹那,就镂进了我的心灵,并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深根。入口处,兀立着两截土墙,粗糙,凹凸不平,墙壁上横刻着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刻痕,这些深浅不一的刻痕,是岁月年轮的印记,它是交河古城苦难和兴衰的见证。

二千多年前,这里是车师前国的都城,是车师前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丝绸之路。如今,曾经的繁华已是东逝水,一去不回了,经过岁月的筛滤,留给我们只有这些残垣断壁,无数的叹息,和一份沉重的心情。

走进古城,我踩的是一条泥路,路面坚硬干净,看不见一点浮尘——几千年了,风,紧一阵,慢一阵,不停地吹着,吹过汉唐、刮过明清,早已把浮尘吹尽了。

路两旁,土墙,默默地站着,无言地看着我,不向我流露一点点的表情。岁月变迁,它们看过的东西太多,经受的磨难太多了,它们早已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埋到心灵的深处,变得淡泊,变得惜字如金了。我把目光投向漠然的土墙,投向那些低矮,破旧的泥洞,这些泥洞就是土墙的“眼睛”吧,我努力地想用目光去和它们沟通,试图通过这些“眼睛”窥探到古城的内心世界,去解读,去了解它们。但这些“眼睛”太深沉,太深沉了,不露声色,让我无法从中得到任何一点我想要的东西。

没办法,我只好借助自己的想像,我让思想穿越过几千年的时空,回到了唐宋,回到秦汉时的交河古城——在我的想像下,残垣断壁复原到了原先的模样。交河古城再现了——这里是一个大客栈,住着南来北往的商贾,住着满腹诗书的文人墨客,也住着那些被谪放的官吏;这里是一个酿酒的大作坊,吐鲁番盛产甜蜜的葡萄,酒自然就是葡萄美酒了,浓醇的酒香一直飘满了整条街巷;稍远处,是一所大院子,就像北京的四合院,或者南方乡村的连栋屋,里边住着五六户或者十多户人家,大人,小孩,男的,女的,大家在这栋大院里一起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繁华热闹的都市当然少不了酒店,那可是英雄,文人墨客和侠客最喜欢去的地方,那就把前面那截土墙还原成一个酒家吧,店门前,立起一根旗杆,高高飘着“酒”旗。街上也不像现在只是我一个人,而是挤挤挨挨满街的人,汉人,洋人,穿着袈裟的佛门中人,它们有的骑马,有的骑驴,大多数是车师前国人,着装鲜艳,妩媚如花的姑娘,高鼻浓眉的英俊小伙子,当然还有执戟持刀的兵卒……

我知道,这样的联想苍白无力,肤浅不堪,是自欺欺人,这样的信马由缰,胡思乱想,根本无法走进古城深处去的。

……

一个完整状似“堡垒”的大土墩在我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出现了。相比前面看到的残垣断壁,这个“堡垒”显得很完整,它有两个门洞,有一个了望孔之类的`小洞。这个“堡垒”和那些土堆不同的是它的下方是用土砖砌成的,形状类似于现在的碉堡,这是当时车师前国人用来抵挡外敌入侵而修筑的防御工事吧。交河古城,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出现个“碉堡”毫不为奇。当时,我有一个很强的念头——走近去,看个仔细,然而没等我走几步,一声严厉的喝斥阻止了我的脚步。循声望去,一个保安,正严肃地望着我。大概是长年累月在此工作的缘故,保安的皮肤被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照晒得很黑。我歉意地冲他一笑——我能理解他,阻止游客靠近土墙,保护好这些古迹是他的工作。

再向前走,前方出现了一块空旷地,尽管,稍远的地方依旧是残垣断壁。走近一看,那块空旷地并不是一块平地,而是一处地下建筑物。一道楼梯,可直通地底。看来,这是向游客开放的。我沿着台阶下去,上面强光照耀,燠热难耐,一到地下,人顿感凉爽袭人。楼梯尽,地底豁然开阔——一个大约四五十个平方的长方形空地出现了,其形状颇似现代家居中的会客厅。走进去,我看到一方土墙上,凿出了两个洞室,洞里十分宽敞。这个结构和设计形似现在一厅二室的商品房。其中一个洞的洞壁上,还凿有一壁龛,壁龛用来供放什么?佛像、神灵、先人的灵位,还是别的什么?

我没有去细想,我知道,欲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从台阶上坐了下来,这是我和交河古城最直接的接触,我的手完全可以无碍地触摸到古城内心的深处,我用手摸了摸那些泥土,泥土干燥坚硬,我把脑袋抵靠在粗砺的泥墙上,闭目静听。

古城印象写景散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地,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它寄托了我们的追求;它是心之故乡,也是梦的向往。或为那独特的文化,或为那悠久的历史,或为那心中的信仰,或为一个曾经的诺言,我们竭尽全力,不畏艰难险阻,只有一个目的:在有生之年,踏上那片土地,感受那里的气息,领略那里的魅力。

对我而言,心中也有这样一个圣地。它就是有着南诏遗城,大理故都之称的大理古城。说来也有意思,初识大理,并不是源于某本旅游杂志,而是金老名作《天龙八部》。剧中,我知道了在彩云南国的某个角落,有一座古城。自此,心中便萌生了一游古城的念头,挥之不去。

七月,一年最热时节已过,但在故乡,依然骄阳似火。带着火一般的热情,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只身来到新客运站。匆匆购得车票,一看是下午两点的车。离发车还有二十分钟,我于候车大厅寻得一座位,静坐等候。

两点,准时发车。当人们埋头大睡时,我却在欣赏沿途的风景。虽第一次去大理,但是先前我已知晓,此次大理之行第一站将是下关城,然后由下关城转大理。

高快在杭瑞高速上疾驶了三小时后,抵达下关。取包出站,我迷茫了:该到哪儿乘车呢?似乎是看到了我的迷茫,一些貌似司机的人朝我走来,叫我搭他们的车。说实话,像这样招徕生意的人,故乡还真不少,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乱收费呢,所以我只是谢绝。从车站售票员那里得知,车站就有发往古城的车,喜不自禁。

出门右转便是中巴车的始发地,一上车就出发了。中巴车一路向东北,渐渐远离了下关城区。郊外,公路两旁是漂亮的农家小宅,与小楼相印成趣的是水稻田和玉米地。水稻一片青绿,玉米却已抽穗。单看着早熟玉米,就知这片土地的不一般故乡玉米抽穗还要一个月。

二十分钟的车程不远,很快就可以看到高耸的城墙和高大的城门了。远见,城门上书有行书二字——博爱。大爱当及众生,博爱,一个不错的名字,难怪这里游人如织。

城门口下车,手握像素不高的手机拍照留念。城墙由一尺见方的青石砌成,显得庄严,肃穆,给人以帝王之都的霸气。墙外事一排柏树,我对植物的.了解甚少,说不出具体是哪种,姑且称其为柏树吧。

入得城来,主街为青石板铺就的大道。石板表面布满光滑印记,已有无数双脚从上面踏过。石板以它特殊的容颜来讲述古城的沧桑。街道两旁各种小店鳞次栉比,古董玉石,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小店没有高大明亮的橱窗,也没有彩灯装饰的招牌。商品优雅地摆放在木制柜台上,招牌不过是块横木以楷书书以XX店。而供人住宿的旅馆,依然沿用客栈这一称呼。

走在街上,可以看到往来行人不紧不慢;三三两两,也有单独出行的比如我。还有人推着自行车,车是古董级别的,装有小铃,前有行人时,耐心的车主会按铃,而不是大城市里汽车那刺耳的鸣笛,缓缓前行。

逛街的兴致来了,而天色却在变暗,住的地方还没着落呢。行至一街,两旁植有青柳,沿街,我听到流水之声。印象之中,只有丽江古城内才有溪流。此时听到,不禁一惊。循水声而去,我见一燕居客栈。木制大门不高,以扇半开,另一挂以木牌,写有燕居客栈。自语道:不用找了,就是这了。

入院,但见花草无数,梅,兰,竹,菊,金桂,青松错落有至。院子不大,花草栽植有序,丝毫不显拥挤。

见我,主人招呼我进屋坐。我自我介绍,点明来意,登记取得钥匙,主人带我看了房间。闲聊时,主人想我介绍了古城值得一去的苍山,洋人街,洱海,以及来时的博爱街。

洗漱完毕,打个电话给家人报平安之后,我匆匆睡去,得为明天出游养精蓄锐。

第二天,终其一天漫步古城领略,古城的沧桑悠久;参观洋人街,感受它的保罗万象;畅游洱海之畔,任心灵自由翱翔。

暮归,作《满江红》以记之:

故国神游,雄关道,步履悠悠。溪行处,水车轻转,娇柳如绸。燕居虽狭藏天地,古城既辽纳九州。莫辜负,自由少年身,且行游。青石街,古牌楼。

碧水间,小龙舟。愿乘风,览尽南国山水。霞光晚照惊丛雀,海波稍平落沙鸥。待从头,重走滇南道、携挚友。

我们常常这样计划: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要去什么地方。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计划一推再推,甚至取消,最终留下遗憾。朋友们,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向着心中的圣地出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