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莫问前程经典句子合集200句

日期:2023年08月25日 分类:名人名言

莫问前程经典句子 但行正事,莫问前程散文 “北京生活压力那么大,你为什么还要去北京?” 其实很害怕别人这样问,因为别人每问一次自己就要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更要面对可怕的

但行正事,莫问前程散文

“北京生活压力那么大,你为什么还要去北京?”

其实很害怕别人这样问,因为别人每问一次自己就要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更要面对可怕的现实,屡屡面对现实其实是很痛苦的。要想每天无忧无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个傻子,不去关心现实。

这样问也感觉很不尊重人,感觉就跟说以你的能力不应该去北京这样的地方一样。貌似很关心你,其实只是想确定目前自己的生活也不算太差,假如你跟他要求帮助,他肯定三缄其口。

很想回答他一句:你管得着吗?

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下的北京?

去年北京因为大兴的一把火而再次激起了网上有关外地人留北京话题的讨论。某公众号上一篇题为《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下的北京》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在京打工的人尤其是白领的共鸣。

故乡真的回不去吗?

也不见得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来北京。毕业后留在家乡考公务员、考教师、考事业单位的人不在少数,在家乡开一个小店的人日子过的也没见得多差,故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不是就没有任何机会。有人说小地方是人情社会,办事升职都要靠关系,走两三步就会遇见一个熟人然后不得不寒暄性地聊几句有的没的你还不好意思打断人家。这是小地方消极的一面。可是有人就喜欢小地方的人情味,周末的时候有一帮朋友一起玩、办事的时候有亲戚朋友指点门路、生活压力小。小地方适合生活。

北京必然留不下吗?

是啊,先不说车,北京五环外买套房子精打细算两百万左右,首付大概七十万左右,父母亲戚朋友凑个二十来万,剩下五十多万自己想办法。在北京连续交够五年的社保就可以买房,如果毕业第六年买房,每年要攒够八万多,也就是每个月七千左右,生活开支每月紧紧巴巴也得两千五,公积金抵消房价的涨幅就不错了,这么算下来每个月的工资至少要达到一万多。应届毕业生要达到这样的水平至少需要三年左右,除非去做销售,但是销售是个吃青春饭的工作,后期还贷能力有风险。买车跟买房一样,只是个钱的问题。但是一旦在北京买房定居就得考虑户口的问题了,不然养老、医疗以及最重要的子女教育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北京的落户越来越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找一个有北京户口的人结婚、可以考取北京有进京指标的国企公务员等、可以努力做到某些特定企事业单位的高管或者核心技术岗位,最最普通的可以通过积分落户政策等机会。北京也是能留得下的。一线城市需要拼博。

选择远大于努力

小时候听大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关这句话的理解更多地是认为应该让孩子更早地读书、更早地学习英语、更早地报培训班等等。

其实,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不要让孩子选择错起跑线。 了解赛跑规则的人都知道,如果起步晚了尚可奋起直追,还有在弯道超车的机会,然而一旦跑错了跑道就马上会被淘汰。

我们听过了太多太多有关努力的激励,可是许多人忽略了努力的前提——选择对方向。盲目的`努力很有可能会走向万劫不复。 喜欢享受生活就回去小城市,想在大城市拼搏就踏实去干。最可怕的其实不是不努力,而是心猿意马,朝三暮四,始终没有方向。

没有风帆的船只是走的慢,但总会到达目的,没有了罗盘的船比废船强不到哪里。当你明确了自己的选择之后,再去发挥百分之二百的努力,这样的结局肯定是你满意的,因为你不会迷茫了。

有人说北京是一个在公共场合谈梦想不会被人嘲笑的地方。且不论是否在北京的每一个人都是依靠梦想的驱动坚持下来的,至少在北京打拼会有一个实际或者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个幻想会引导你不断提升、不断变革、不断坚持。

谋定而后动:大局远比小胜重要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前后一共考了一百多份证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仍然没有用人单位录用,许多学生看了这份报道之后就感叹大学生就业困难。 这个学生的考证能力肯定值得赞赏,而且看起来是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时间,但是如果在考证之前多花一点时间做一下发展规划,之后的时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话也不至于毕业找不到工作。

会下象棋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要有大局观念,如果过分在乎一兵一卒的得失,最终将得不偿失。 很多人并不明白怎么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看似忙忙碌碌其实做了很多实际上于生活于事业无补的事情。一个注册会计师资格证考下来,三五年就过去了,三五年的时间可以做多少有意义的事情啊。有意义并不是指赚多少钱,也不是指学会多少技能,那些都是细节,不是大局。大局是令自己有所改观,可以是认识自己,也可以是认识人性。这种影响将会是对人生道路的长远影响。慢慢你会发现,内在的改观远比外在重要。

回到本文开头的地方,为什么不喜欢别人问留在北京的原因,首先,每个人有不同的境遇,也会根据境遇做出不同的选择,没有必要对别人宣传自己的选择,更没有解释的必要,因为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自己。其次,屡屡用现实刺痛自己只会增加退缩的动力而非前进的动力,与其问原因,不如问问打算和计划,即使只问问过得好不好也算是真正的关心。再次,留在北京还是留在哪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当前在做什么以及未来打算做什么。每天纠结自己留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还不如想想自己的能力是大是小。在大城市混不下去,在小城市就能混下去吗?生存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人。

发现自我,遵从内心,找到自己愿意奋斗一生的事业,然后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下来,这样,不论在哪都会超越生存,过成想要的生活。时刻谨记,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元潘行散文

元潘村是元甲山、潘家畈各取首字而成,20xx年11月6日,池州市文联、东至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元潘村菊花节将在这里举行。因为这里不仅是安徽生态村、省农业示范村、省百佳农家书屋、池州绿色小康村,还是每年纪念舍己为民的好官陈杲仁的地方,这里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祭祀活动“福主庙会”和“百家宴”早已家喻户晓远近闻名,是弘扬“陈杲仁精神”的发源地;当然还又更重要的:这里有池州市最大的菊花基地,是央视财经频道专题报到的新的金丝皇菊培育基地。

5日下午3点我们按时抵达元潘村部潘家畈。“是户外协会假日活动营的吗?”村委会门前一中年男子确认是我们后便道“王书记有事,特让我在此迎接各位,欢迎各位的到来!”说着就上前帮拿东西,那份热情让人倍感亲切。

放下东西我们便融入到村民打扫卫生、绑气球挂灯笼搬桌椅的行列里,真的成了元潘的.一员。其实我们假日群的“驴友”曾多次前往这里游玩,并多次参加这里的“福主庙会”和“百家宴”,这里引领的时代“风流”吸引着我们,这里弘扬的那种仁爱,那种舍己为人的品质,那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奉献精神,可概括为“陈杲仁精神”吧,已潜移默化渐渐渗入到我们的心灵。

夜幕降临,我们燃起篝火,开始了“相聚元潘”的篝火晚会,王书记致开幕词,我朗诵了发表在中国上的文章《元甲山的风流》,我们边烧烤边唱歌跳舞、讲笑话、表演哑剧小品以及解答智慧题等等,那边村里的鼓乐队舞蹈队也在进行最后的排练,人们吃着烧烤看着舞蹈听着笑话故事……元潘村五号的夜晚真的是“嗨翻天”了。

次日随着吉祥寺的晨钟,这里迎来了无数宾客,太阳越升越高,人也越来越多,要不是县里派了交警来引导,这车水马龙的在这小山村里还不知要堵成啥样。安庆的、浙江的、江西的……他们有的为菊花、有的为百家宴,有的为山水和古徽道、有的为热闹,这时的元潘仿佛是世界的中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你看到每个山谷、地头全是金黄的菊花时你会想到陶渊明《饮酒》中的千古名句;当你站在用绳带梳理有序的金顶黄菊畦垅里,望着无限延伸且都打桩安顿整齐的一片金黄时你会理解那诗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含义的。

望着这小小村庄人山人海,那金丝黄菊沿山凹种植,宛如一条条金龙,我想到金丝黄菊国内著名的只有江西修水,这里要是打响了,那金龙就真的腾飞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元甲山有再次引领时代潮流的“福主庙会”、“百家宴”和“陈杲仁精神”,这不正是仙吗,潘家畈有金丝黄菊这条龙,元潘不想扬名都不行啊。

南阳行散文

3月18日早起六点半离开南阳,直奔目的地社旗县。这社旗县据说还有一个典故,当年周恩来在社旗县成了之初指出社旗县是“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因此社旗县也就有了深厚的人文和历史。其实不必赘述的是社旗县本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山陕会馆就是历史的痕迹岁月的见证。

汽车在开阔的省道上行驶,经过一个晚上的位移,我已经在千里之外了,倏然发觉河南的植物比我们家乡的绿了许多,树木几乎都有了新叶子,特别是红叶绿叶女贞和冬青,还有路边叫不上名字的行道树,全都有了翠绿的新叶。桃花红杏花白樱桃花开正当时,风里带来的是各种花的清香使人陶醉,中原的景物自然和我们北方大不相同。然而七点左右,雾上来了,能见度不足五十米,汽车以蜗牛般的速度行进,心里有些着急。八点半的会议,我不知道能不能准时到达。

走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八点十分左右我终于到达社旗县在赵河公园下车。一路小跑直奔报道处莱邦,看来平时的锻炼在抢时间的关键时刻还是管用的。等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莱邦,被告知去人民会场报到,还有不远的距离。不知道姓名的一对带着孩子去听课的年轻老师拉我一起奔赴会场。终于在八点半之前完成所有手续,拿到入场券进入会场。工作人员告知我留有专门座位,感谢吴伟老师的安排和照顾,不过我也不想再找座位了,拿一把小凳子挤在前排了。进入会场已经是座无虚席,临时加上的小凳子把过道堵了个严严实实,不知道有多少人,开完会才发觉二楼会议厅都坐满了听者,这是一场聆听的盛宴,是一场语文人的聚会,更是语文学习的大好机会。

匆匆进入会场,开幕式正在进行,颁奖仪式进行了一半,看着语文界的精英们登台领奖,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这些教改之星、教改校长在推动着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进步,都是值得学习的`。

魏书生老师来了,依然是那么幽默风趣,时光的流逝仿佛在他身上没有留下什么刻痕。依然是三个多小时的精彩讲演,中间没有任何停顿,就连讲台上放的话筒都可以被他,也被他信手拈来化作自己演讲的一部分。

当时他在讲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医生一年还能做二百十多台手术。一个人做这么多是为钱为名为利吗与升官评定职称有关吗?

他忽然停住,用手托住话筒。

这话筒得用手托住,要不说话得弯着腰说,要不然的话说话声音就小后面的老师就听不到。诚然,我回头看看,后面甚至最后一排站着的都是听课的老师。

“弄个餐巾纸盒也行!”工作人员送上一个纸盒。

“解放一只手!”真是一语双关啊!一方便告诉大家自己的手解放了另一方面人的思想要学会解放。

因为面对的受众都是语文老师,魏老师的讲演跟侧重于老师心理特点来进行的。而他的教学理念、教学观点、教学方法也就贯穿于他的演讲的始终了。

他的教学方法更侧重于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去学习,不是强迫或者命令学生去学习。我何尝不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啊!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等到发现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或者一次次碰壁时,有些想法或者做法就会自然而然消散了。关于自学,他认为要符合运动规律、符合人的心理状态。同时他认为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挖潜的第一步,首先要树立潜力无穷的观念。他举出大冬天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跑操的经历,而那次的跑操给当年的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一生的。人有时候有必要对自己苛刻一些。

在演讲中魏老师反复提到写日记。他从1979年直到昨天,39年写了69个日记本。时间之长数字之大令人惊讶。38项兼职和诸多著述更是令人惊叹!

想想我自己,自1990起至2023年止。2023年起至现在坚持写日记。丙强说过:写日记的人是可怕的。我倒认为写日记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写日记的人,那种恒心和毅力是值得仰视的。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就不必去反复强调。我想这个习惯就如走步一样应该永久保留下来了。一些困惑和无助随着讲解逐步明朗清晰起来了。工作中的困扰瞬间理顺了许多许多。

三个多小时是在轻松愉悦中度过的,三个小时过得太快了!三个小时的收获恐怕三年都领略不尽。在魏老师演讲结束之时,我忽然想要他一个签名。刚刚好带着他的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等到讲完我奔跑到后台,看到魏老师正在为一位老师写字。我把书递过去。工作人员过来阻挡:“抱歉,魏老师还有事情,要离开了!”“我就写个名字不行吗?”魏老师像个学生一样问工作人员,于是我的书上就留下“魏书生”三个汉字。其实我不崇拜名人,我现在已经有好几位教育名家题字的著作了。这些不是我炫耀的资本,而是放在书架上鞭策我自己的动力。“人要守住自己的优点”,是的,我有千百种毛病和不足,生活中我不是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工作中我不是好老师。但是我就是我,一个真真切切的我,只要认定的我会努力去做。

走了那么多那么远。可以学会冷静的面对一切真的还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人的旅途可以有更多的风景与感悟!孤独之旅有文字陪伴就不会孤独!

明天我依旧会微笑着坦然地面对一切,享受这春暖花开!

成都旅行散文

旅行不在乎终点,而是在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完美的记忆和景色。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成都旅行散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成都旅行散文篇一

一年所居成群,两年成邑,三年成都。

刚刚到成都的时候成都给我的印象就是美。山水朦胧之间就是无数的中国画。这种宁

静缥缈的感觉说实话在北方无法切身感受体会。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记得天府之国以前是形容关中的,从李冰修建都江堰之后这个美誉也就被巴蜀之地占有了。

成都和其他现代城市一样,一样的风格一样的格局,这是信息社会和商业社会造就的结果。成都作为西南重地交通也是四通八达。貌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不与秦塞通人烟。已经在她面前不值一提。川蜀之地的名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地理多样性,虽以在信息时代减弱,但街头小巷的文化风味似乎在与当今社会的世俗抗衡。大大小小的火锅店和麻将馆在延续着几千年的生活习惯,对于这一点她及他们的丝毫没变,也许这就是少不入川的由来。四川作为国家大都市这与四川人的勤劳质朴,对于文化的包容分离不开。这座城市安逸宁静但是很遗憾自己驻留时间太短没有时间细细品味她的味道。但是她给我的视觉冲击、感觉冲击、心灵冲击还是久久无法消散。细细回想起来也是不觉自醉。

都江堰青城山的山水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绝配。武侯祠和惠陵见证了汉末的风卷残云。杜甫草堂验证了一代诗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装置豪言。蓉城的别名在延续五代后蜀孟昶于宫苑城上遍植木芙蓉,但以芙蓉美天下的美丽王国。文殊院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境界,以及和周围现代建筑的视觉冲击正是佛教的教义。青羊宫这座川西第一道观也在见证中国最大本土宗教的兴衰。春熙路、宽窄巷子、锦里也在这古与今的碰撞中愈发璀璨绚丽。

四川是我的钟爱,成都是四川的结晶。几天的行程很短但在成都的旅行中仿佛走了几个世纪。走了好几个人生,黄粱一梦也不过如此。这么美的城市下次还会再去,下次不仅要看成都更要看四川。只希望下次能走慢点能抓住这个城市的脉搏和她一起跳动和她一起共舞。

成都旅行散文篇二

一、初见

凌晨五点抵达成都,晨光还蛰伏在黑暗的肚腹内,灯光划破黑暗,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中。出了火车站,湿气朗润,春扑面。一同扑面的还有川话,大嗓,抑扬,刺激着未经训练的耳膜,从带有南方特征的身材与容貌发出,异乡里有某些故乡的味道。

原本打算打个的士,前往目的地。还未走向打车区,就有好多司机争先恐后地上来搭话、拖行李。生硬地避开急眼的热情,沿着狭小的通道,往前走。一个耐不住性子的司机,他的音声容貌,如同被白昼覆盖的黑夜一般,早已消失在我的脑际,急迫地上前,一把拉住同行姑娘的行李,其势如狼,吓得她连连后退,消了打的的想法。匆匆走向灯明之处,犹存余悸。

坐不成车,又整夜失眠的我,决定先吃点东西,再等地铁。走到马路对面一家连锁店铺,放下行李,照猫画虎地点了份豆花与包子,同行的姑娘则点了一份面。等饭之际,环顾四周,大抵都是旅客。店铺的桌椅累着一层黏黏的油渍,过道里也散着一些垃圾。心中隐隐起了一种被宰的担忧。一碗豆花坐实了我的担忧。上来的豆花,与其说是豆花,莫如说是一块稍经处理的大块豆腐而已,而所谓的处理,不过是在豆腐面上撒一些辣椒粉。拿着勺子拌几下,豆腐成花,入口的味道,实在比不上花香。囫囵吞了几口,结账。一路询问着,找到地铁入口。

二、直面

听人说,成都出美女。坐上地铁后,我就若无其事地认真观察起来,毫无斩获。也对,赶早车门的,大抵是爷娘之类,美女应该还在梦中补充其美。出了地铁,离目的地尚有一千多米的路程,继续沿路问询。

时间还早,马路上几乎看不到什么车,也没有几个早行的人。店铺门户紧闭,树木枝叶峻茂。又长又湿的晨风,吹略往来,整个街巷就空荡荡地响起来。伴着环卫工人的挥帚声,阴影与落叶一同退去,城市渐渐醒来。

看着闪耀在晨光之下的榕树根须,以及复明在光线中的店铺格局,心中大有一种行于南方的确定感。同行的姑娘,却毫无所动,“我觉得没什么区别啊。”

“你看那些植物,还有那座浅蓝色天桥,这就是南方的标志啊。”

在她的不以为然中,抵达高门绿柳,入门后,见得残荷如诗,高树焕绿,飞鸟隐在林木深处,又不甘寂寞地用啼声摇曳阴影。大抵熟悉了路途后,便拖着疲倦的身躯,抵达酒店,混沌入眠。

三、等待与饮食

醒来后,约了无枝吃饭,事实是,他请我吃饭。阿书,青禾也来了。

本来他打算到我住的酒店接我,后来有事耽搁了,让我自己搭公交车去。在他公交车是用川话报站的戏言下,怀着一腔忐忑出门。好在,公车的荧光显示屏上,都写有站点。

满城春绿。下了车,无枝还没来。立在站牌后面的空地里,能看见对面楼群顶上的云光,云边暗淡,云中闪亮,几只旋来飞去的鸽子,划出天空的自由与广阔。

会合后,随着无枝绕过“道法自然”的青羊宫,继续朝前走。过红绿灯时,无枝跑了起来,跟在他身后,小跑。心里头有些慌,“这样会不会被撞呢?”“不怕,撞了要陪的。”同样的话,望江兄也说过。

“可是,疼的是自己呀。”

过了马路,走进一条巷子,河浅树绿,俨如福州。成都,总是带给我一种置身福州的错觉。尤其是在川大闲逛时,满地的杜鹃,满地的不知名却分外常见的白花,总是能轻易带将出藏在脑海深处的故乡的回忆。

等我们到时,阿书已经等在门口了,大宅门火锅的门口。她叫了一个号,前面还有很多人排队。门口放着许多凳子,凳子上坐满了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心里着急,暮色换了昼白,青禾也来了。青禾来了,继续等待。周围的人,神色安然。有的磕瓜子,有的玩手机,有的则围着一个捏泥的女艺人做着打发时间的精细观察。那女艺人也真是手巧,一捏,一削,就是动物的形,拿梳子一梳,花的'叶的纹理分明。边上的人也不买,她也不急。静默两安然。

终于等来叫号之时。“终于”二字,暴露了我作为外乡人的焦虑,无枝他们,并无我这般如释重负的感叹。他说,成都人,经得起等待,在美食面前。

美食是鸳鸯锅。清锅为我,辣锅他们吃。喝着阿书点的唯怡豆奶,无枝与青禾则是啤酒,说缘分,说过去,说各色的美食,说文字的梦想,说生活的质地,说未来的期许。寻常的,刺激的,青菜,肉片,统统下肚。在他们烟云尽兴时,我也试着拓宽肠胃的接受度。后来在与望江兄吃饭时,说起这个话题,他的意思是,人有时候就要适当拓宽自己的接受度,这样才能有更强的适应能力。道理是好的,口舌却辣得要烧起来。由此,对那道听来的开水白菜(并未吃到),尤其得印象深刻,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四、草堂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要去的地方,不仅是草堂。然而时间紧迫,我的首选只能是草堂。因为草堂给了杜甫少有的安顿,而杜甫安顿了诗。同行的另一个同学告诉我,“可是武侯是杜甫的偶像呀,你应该去看看偶像的偶像。”在他说之前,我都忘了杜甫和孔明还有这样一重关系,就像我当年受了长安的蛊惑而以唐宋为佳却漠视秦汉一样。

无枝说,草堂有一些名贵的草药。同学的师姐说,草堂就像一个公园,没有多大的看点。草药多不识,游人却如织。花木烂漫,映得地红人也红,水绿塔也绿。停停行行,到了杜甫起居的小屋,房间狭仄,桌榻干净,而灶台冷清。不知受尽人间艰辛的诗圣,会不会在环佩叮当之时,魂归月夜?庭前的桃花沉默,浅浅地斜向落满枯叶的屋顶,静好得再无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忧虑。

揣着这一角打动灵魂的静好,继续向前,看花,看诗,看显现在窗扉的绿,也看时光在流水中逝去的倒影。在波光闪烁间行走,告别便也就隽永如写在春日的小诗一般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