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名言

自叙传略经典句子汇聚5篇资料简介_自叙传略经典句子汇聚5篇经典语录_自叙传略经典句子汇聚5篇名言摘抄

日期:2022年09月07日 分类:名人名言

自叙传略经典句子 鲁迅白光课件 鲁迅白光课件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事例说明思想发展过程的写法。 二、了解鲁迅写作《呐喊》的缘由和

鲁迅白光课件

鲁迅白光课件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事例说明思想发展过程的写法。

二、了解鲁迅写作《呐喊》的缘由和思想发展过程,学习鲁迅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三、掌握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1.本文内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应突出重点,扣住“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

2.教师指导自读应注意点拨,抓住实质性问题深入思考。

3.参阅鲁迅《自叙传略》,并在一教时内完成自读设计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本文的主要目的及所要领会

的中心。

二、自读全文,划出叙述个人生活经历中列举的典型事例,勾画出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的句子。

三、完成课后“练习”。

阅读指导内容与步骤

基本思想:《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的短篇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呐喊》体现了作者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文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写于1922年12月。作者在序言中回顾自己从19世纪末至“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说明了写作《呐喊》的缘由和自己的创作态度,表现了鲁迅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阅读练习

一、理清思路,掌握全文结构。

提示: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叙述自己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发展过程。

两层:1.总写(第1自然段);

2.分叙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

第二部分(从“S会馆里有三间屋”到结尾):介绍写作《呐喊》的缘由和他为革命而创作的文艺观、创作态度。

两层:1.写自己创作小说的动机;

2.说明创作《呐喊》的指导思想、小说成集时的心情和小说的命名

二、按拼音完成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词义。

(zhì)铺          (zú)业    久      (wéi)

不      (míng)一钱    不      (dàn)于前驱

愤      (mèn)    反      (xǐng)

三、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说的“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这里的“梦”指的是什么?

提示:“梦”是理解全文的主要线索,也是“文眼”之所在,通篇叙事线索可列为“好梦”——“寂寞”——“呐喊”。应着重弄清它们的含义。“梦”是指作者年轻时候的生活追求和理想。由于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能实现,所以后来回忆起来,就如同梦幻一段。

四、年轻时的鲁迅曾做过哪些梦?

提示:着重写了两个梦:立志学医、效国救民的梦和弃医从文,唤醒国人的梦。这些梦都基于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热忱和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反抗。这就是鲁迅思想发展的基本点。虽然这些梦幻都未能实现,但作者深沉的思索,勇于追求真理的爱国精神却始终贯串于他整个生活经历之中,成为他后来呐喊战斗的强大力量。

五、根据课文内容,列表说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的过程。

提示:    生活经历    思想发展

父病家困——世态炎凉,庸医害人。

南京求学——抉择学医,忧国救民

仙台学医——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东京治文——悲哀寂寞,自我反省

北京蛰居——深入研究,深沉思索

朋友索稿——希望在前,呐喊战斗

六、作者在叙述经历中都列举了典型事例(典型材料)来说明白己思想发展的历程。试举例说明。

提示:在故乡,选用了父亲患病家境“坠于困顿”,他整日奔波于质铺和药店,但最后仍不免父亡的典型事例。家庭败落,庸医害人,为他后来抉择学医,埋下了种子。仙台学医,突出了一次放映时事画片的情景,集中反映了“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的新认识,从而打破了他学医救国的美梦,决心弃医从文。在东京治文,他也只写了“新生”杂志从创始到失败的经过。这件事给他以深刻的影响,不仅“好梦”破灭,而且还留下无端的寂寞和悲哀。在北京蛰居,虽有五六年时间,但也只选取了“钞古碑”的一件事。深刻反映出作者所感受到的“寂寞”太沉重了。朋友索稿,作者写了一段寓意深刻的对话。这是作者从寂寞到呐喊的过渡,这些典型事例,对思想的转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七、简析叙述经历与议论思想发展之间的关系。

提示: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把叙述经历与议论思想观点结合起来,既叙述了重要经历,又阐明了思想发展的进程。每段叙事之后,都有相应的议论。的确是叙事具体生动,议论精辟透彻,起到前后照应,互相补充的作用。叙是议的前提与准备,议又是叙的内容的深化和提高。既使读者得到了感性认识,又明确了作者思想转变和发展的原因。其手法异常高妙。

八、你能说说小说集各为《呐喊》的含义吗?

提示:其含义有二,一是为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们起来抗争,而发出战斗呼喊;一是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的呐喊助阵。

九、在“假如一间铁屋子”的对话中,用了许多比喻来揭示思想观点。请具体说明“铁屋子”、“熟睡的人们”、“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各比喻什么?

提示:“铁屋子”比喻辛亥革命后依旧黑暗的旧中国。“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愚弱的国民。“大嚷起来,惊醒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比喻用宣传的力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识处境的险恶。

十、划分下列复句的层次,并注明层次间的关系。

1.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

| 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时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 所以有时候仍不

(转折)                                    (因果)

免呐喊几声,||| 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并列)                        (并列)

2.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 却也并不愤懑,| 因为经验使我反

(转折)        (因果)

省,|| 看见了自己: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因果)

【白光赏析】

白光为中国四五十年代著名影星、歌星;原名史永芬,1921年生于北平。因见电影院投射机的一道白光而得艺名“白光”。白光因演出:《一代妖姬》、《玫瑰花开》、而走红,被称为中国“一代妖姬”。除了演戏,白光还是一位极负盛名的歌星,以其磁性的低音风靡歌坛,感性缠绵,别树一帜。她主唱过不少电影歌曲,其中以《叹十声》、《东山一把青》、《祝福》较为著名。其他歌曲如《魂萦旧梦》、《等著你回来》、《如果没有你》均也脍炙人口,至今已成为国语时代曲的经典。白光在1950年代初退出歌影坛,隐居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1999年8月27日,白光因结肠癌在吉隆坡病逝,享年78岁。

评价

在40年代以妖艳的形像、慵懒的歌声,被称为一代妖姬,名气不在周璇之下。她敢于向大牌歌星挑战,演唱并出唱片,足见她的自信。她那低沉略带沙哑的嗓音,在大上海站住了脚。和周璇一样,她也几乎是每片必唱的,梦幻般的歌声迷住了众多听众, 白光唱歌演戏都有她独特的个性。表演上豁得出去,襟怀也算坦诚。尤其是那把低沉柔又带懒慵韵味的磁性嗓音确实教歌迷如痴如醉,加上她那一口标准的京片儿,咬字吐词极富感情,更夹着一种放浪形骸的味道,教喜欢听她的歌的人们永难忘怀。

生平

学生时代她曾参加北平沙龙剧团,演出过曹禹的名剧《日出》。和她同台演出的有张瑞芳(饰陈白露),石挥(饰潘经理)等,她在剧中扮演小东西。从影以后,改用艺名白光。白光先后拍摄过二十多部影片,成名作是《桃李争春》,和陈云裳演对手戏。白光在剧中演反派,一鸣惊人。香港永华公司后来重拍此片,改名为《春雷》。

白光自己比较满意的影片是《十三号凶宅》。这部影片由中电三厂在北平拍摄,男主角是谢添。白光在片中兼饰四角,过足了戏痛。

白光亦影亦歌,年青时曾和李香兰同拜一师(日本声乐家三浦环)研习声乐。白光唱歌别具魅力,博得不少歌迷的喜爱,成为40年代上海歌坛的七大歌星之一(其他六位是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李香兰、吴莺音)。白光每片必歌。在影片《桃李争春》、《十三号凶宅》、《悬崖勒马》、《626间谍网》中她都亮出了自己的歌喉。1948年,白光和龚秋霞联袂主演了一部歌唱片《柳浪闻莺》,白光在该片中一共演唱了七支歌。龚秋霞是女高音,白光。

鲁迅《白光》原文及赏析

白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作者通过讲述在科举考试中一个屡屡落第的文人陈士成,听信祖宗传言,受白光的启示在院子里挖银子未果,精神迷幻,到大山里寻宝却坠湖而死的故事。

鲁迅《白光》原文

陈士成看过县考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他去得本很早,一见榜,便先在这上面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他于是重新再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细细地搜寻,看的人全已散尽了,而陈士成在榜上终于没有见,单站在试院的照壁的面前。

凉风虽然拂拂地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却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从劳乏的红肿的两眼里,发出古怪的闪光。这时他其实早已不看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

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的来攀亲,人们又都像看见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赶走了租住在自己破宅门里的杂姓——那是不劳说赶,自己就搬的,——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要清高可以做京官,否则不如谋外放。……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不自觉的旋转了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吱的念起书来。他大吃一惊,耳朵边似乎敲了一声磬,只见七个头拖了小辫子在眼前幌,幌得满房,黑圈子也夹着跳舞。他坐下了,他们送上晚课来,脸上都显出小觑他的神色。

“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

他们胡乱的包了书包,挟着,一溜烟跑走了。

陈士成还看见许多小头夹着黑圆圈在眼前跳舞,有时杂乱,有时也摆成异样的阵图,然而渐渐的减少了,模胡了。

“这回又完了!”

他大吃一惊,直跳起来,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又听得嗡的敲了一声磬,自己的嘴也说道:

“这回又完了!”

他忽而举起一只手来,屈指计数着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⑶来,拿着往外走,刚近房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

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只好缩回里面了。

他又就了坐,眼光格外的闪烁;他目睹着许多东西,然而很模胡,——是倒塌了的糖塔一般的前程躺在他面前,这前程又只是广大起来,阻住了他的一切路。

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碗筷也洗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寓在这里的杂姓是知道老例的,凡遇到县考的年头,看见发榜后的这样的眼光,不如及早关了门,不要多管事。最先就绝了人声,接着是陆续的熄了灯火,独有月亮,却缓缓的出现在寒夜的空中。

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略有些浮云,仿佛有谁将粉笔洗在笔洗里似的摇曳。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就在他身上映出铁的月亮的影。

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眼里颇清静了,四近也寂静。但这寂静忽又无端的纷扰起来,他耳边又确凿听到急促的低声说:

“左弯右弯……”

他耸然了,倾耳听时,那声音却又提高的复述道:

“右弯!”

他记得了。这院子,是他家还未如此雕零的时候,一到夏天的夜间,夜夜和他的祖母在此纳凉的院子。那时他不过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讲给他有趣的故事听。伊说是曾经听得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

“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

对于这谜语,陈士成便在平时,本也常常暗地里加以揣测的,可惜大抵刚以为可以通,却又立刻觉得不合了。有一回,他确有把握,知道这是在租给唐家的房底下的了,然而总没有前去发掘的勇气;过了几时,可又觉得太不相像了。至于他自己房子里的几个掘过的旧痕迹,那却全是先前几回下第以后的发了怔忡的举动,后来自己一看到,也还感到惭愧而且羞人。

但今天铁的光罩住了陈士成,又软软的来劝他了,他或者偶一迟疑,便给他正经的证明,又加上阴森的摧逼,使他不得不又向自己的房里转过眼光去。

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

“也终于在这里!”

他说着,狮子似的赶快走进那房里去,但跨进里面的时候,便不见了白光的影踪,只有莽苍苍的一间旧房,和几个破书桌都没在昏暗里。他爽然的站着,慢慢的再定睛,然而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比硫黄火更白净,比朝雾更霏微,而且便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

陈士成狮子似的奔到门后边,伸手去摸锄头,撞着一条黑影。他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张惶的点了灯,看锄头无非倚着。他移开桌子,用锄头一气掘起四块大方砖,蹲身一看,照例是黄澄澄的细沙,揎了袖爬开细沙,便露出下面的黑土来。他极小心的,幽静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土坑深到二尺多了,并不见有瓮口,陈士成正心焦,一声脆响,颇震得手腕痛,锄尖碰到什么坚硬的东西了;他急忙抛下锄头,摸索着看时,一块大方砖在下面。他的心抖得很利害,聚精会神的挖起那方砖来,下面也满是先前一样的黑土,爬松了许多土,下面似乎还无穷。但忽而又触着坚硬的小东西了,圆的,大约是一个锈铜钱;此外也还有几片破碎的磁片。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浑身流汗,急躁的只爬搔;这其间,心在空中一抖动,又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这似乎约略有些马掌形的,但触手很松脆。他又聚精会神的挖起那东西来,谨慎的撮着,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上面还带着一排零落不全的牙齿。他已经误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

“这回又完了!”

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下巴骨轻飘飘的回到坑底里不多久,他也就逃到院子里了。他偷看房里面,灯火如此辉煌,下巴骨如此嘲笑,异乎寻常的怕人,便再不敢向那边看。他躲在远处的檐下的阴影里,觉得较为安全了;但在这平安中,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

“这里没有……到山里去……”

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远想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朝笏⑷一般黑魆魆的挺立着,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

而且这白光又远远的就在前面了。

“是的,到山里去!”

他决定的'想,惨然的奔出去了。几回的开门之后,门里面便再不闻一些声息。灯火结了大灯花照着空屋和坑洞,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有,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

“开城门来。”

含着大希望的恐怖的悲声,游丝似的在西关门前的黎明中,战战兢兢的叫喊。

第二天的日中,有人在离西门十五里的万流湖里看见一个浮尸,当即传扬开去,终于传到地保的耳朵里了,便叫乡下人捞将上来。那是一个男尸,五十多岁,“身中面白无须”,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经县委员相验之后,便由地保埋了。至于死因,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剥取死尸的衣服本来是常有的事,够不上疑心到谋害去:而且仵作也证明是生前的落水,因为他确凿曾在水底里挣命,所以十个指甲里都满嵌着河底泥。

一九二二年六月。

【鲁迅《白光》注释】

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七月十日上海《东方杂志》第十九卷第十三号。

⑵圆图:科举时代县考初试公布的名榜,也叫图榜。一般不计名次。为了便于计算,将每五十名考取者的姓名写成一个圆图;开始一名以较大的字提高写,其次沿时针方向自右至左写去。⑶制艺和试帖: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的诗文。

⑷朝笏: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所执狭长而稍弯的手板,按品级不同,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将要奏的事书记其上,以免遗忘。

【鲁迅《白光》赏析】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是同一类型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辈子受“八股取士”的毒害,完全是旧式知识分子。孔乙己终因养活不了自己而沦为窃贼,最后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在人们的笑声中悄然地离开了人生的舞台。陈士成这个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的老童生,也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以至精神完全失常,在想象中的财宝的白光的引诱下淹死在河里。

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作者对他们既有批判,也有同情。

鲁迅散文《白光》

陈士成看过县考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他去得本很早,一见榜,便先在这上面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他于是重新再在十二张榜的圆图⑵里细细地搜寻,看的人全已散尽了,而陈士成在榜上终于没有见,单站在试院的照壁的面前。

凉风虽然拂拂的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却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从劳乏的红肿的两眼里,发出古怪的闪光。这时他其实早已不看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

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的来攀亲,人们又都像看见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赶走了租住在自己破宅门里的杂姓——那是不劳说赶,自己就搬的,——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要清高可以做京官,否则不如谋外放。……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不自觉的旋转了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吱的念起书来。他大吃一惊,耳朵边似乎敲了一声磬,只见七个头拖了小辫子在眼前幌,幌得满房,黑圈子也夹着跳舞。他坐下了,他们送上晚课来,脸上都显出小觑他的神色。

"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

他们胡乱的包了书包,挟着,一溜烟跑走了。

陈士成还看见许多小头夹着黑圆圈在眼前跳舞,有时杂乱,有时也摆成异样的阵图,然而渐渐的减少了,模胡了。

"这回又完了!"

他大吃一惊,直跳起来,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又听得嗡的敲了一声磬,自己的嘴也说道:

"这回又完了!"

他忽而举起一只手来,屈指计数着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⑶来,拿着往外走,刚近房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只好缩回里面了。

他又就了坐,眼光格外的闪烁;他目睹着许多东西,然而很模胡,——是倒塌了的糖塔一般的前程躺在他面前,这前程又只是广大起来,阻住了他的一切路。

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碗筷也洗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寓在这里的杂姓是知道老例的,凡遇到县考的年头,看见发榜后的这样的眼光,不如及早关了门,不要多管事。最先就绝了人声,接着是陆续的熄了灯火,独有月亮,却缓缓的出现在寒夜的空中。

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略有些浮云,仿佛有谁将粉笔洗在笔洗里似的摇曳。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就在他身上映出铁的月亮的影。

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眼里颇清静了,四近也寂静。但这寂静忽又无端的纷扰起来,他耳边又确凿听到急促的低声说:

"左弯右弯……"

他耸然了,倾耳听时,那声音却又提高的复述道:

"右弯!"

他记得了。这院子,是他家还未如此雕零的时候,一到夏天的夜间,夜夜和他的祖母在此纳凉的院子。那时他不过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讲给他有趣的故事听。伊说是曾经听得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

"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

对于这谜语,陈士成便在平时,本也常常暗地里加以揣测的,可惜大抵刚以为可以通,却又立刻觉得不合了。有一回,他确有把握,知道这是在租给唐家的房底下的了,然而总没有前去发掘的勇气;过了几时,可又觉得太不相像了。至于他自己房子里的几个掘过的旧痕迹,那却全是先前几回下第以后的发了怔忡的举动,后来自己一看到,也还感到惭愧而且羞人。

但今天铁的光罩住了陈士成,又软软的来劝他了,他或者偶一迟疑,便给他正经的证明,又加上阴森的摧逼,使他不得不又向自己的房里转过眼光去。

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

"也终于在这里!"

他说着,狮子似的赶快走进那房里去,但跨进里面的时候,便不见了白光的影踪,只有莽苍苍的一间旧房,和几个破书桌都没在昏暗里。他爽然的站着,慢慢的再定睛,然而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比硫黄火更白净,比朝雾更霏微,而且便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

陈士成狮子似的奔到门后边,伸手去摸锄头,撞着一条黑影。他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张惶的点了灯,看锄头无非倚着。他移开桌子,用锄头一气掘起四块大方砖,蹲身一看,照例是黄澄澄的细沙,揎了袖爬开细沙,便露出下面的黑土来。他极小心的,幽静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土坑深到二尺多了,并不见有瓮口,陈士成正心焦,一声脆响,颇震得手腕痛,锄尖碰到什么坚硬的东西了;他急忙抛下锄头,摸索着看时,一块大方砖在下面。他的心抖得很利害,聚精会神的挖起那方砖来,下面也满是先前一样的黑土,爬松了许多土,下面似乎还无穷。但忽而又触着坚硬的小东西了,圆的,大约是一个锈铜钱;此外也还有几片破碎的磁片。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浑身流汗,急躁的只爬搔;这其间,心在空中一抖动,又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这似乎约略有些马掌形的,但触手很松脆。他又聚精会神的挖起那东西来,谨慎的撮着,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上面还带着一排零落不全的牙齿。他已经误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

"这回又完了!"

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下巴骨轻飘飘的回到坑底里不多久,他也就逃到院子里了。他偷看房里面,灯火如此辉煌,下巴骨如此嘲笑,异乎寻常的怕人,便再不敢向那边看。他躲在远处的檐下的阴影里,觉得较为安全了;但在这平安中,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

"这里没有……到山里去……"

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远想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朝笏⑷一般黑□□【音"需",字形以"戊"替"魅"之"末"】的挺立着,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

而且这白光又远远的就在前面了。

"是的,到山里去!"

他决定的想,惨然的奔出去了。几回的开门之后,门里面便再不闻一些声息。灯火结了大灯花照着空屋和坑洞,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有,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

"开城门来~~"

含着大希望的恐怖的悲声,游丝似的在西关门前的黎明中,战战兢兢的叫喊。

第二天的日中,有人在离西门十五里的万流湖里看见一个浮尸,当即传扬开去,终于传到地保的耳朵里了,便叫乡下人捞将上来。那是一个男尸,五十多岁,"身中面白无须",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经县委员相验之后,便由地保埋了。至于死因,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剥取死尸的衣服本来是常有的事,够不上疑心到谋害去:而且仵作也证明是生前的落水,因为他确凿曾在水底里挣命,所以十个指甲里都满嵌着河底泥。

一九二二年六月。

□注释

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七月十日上海《东方杂志》第十九卷第十三号。

⑵圆图:科举时代县考初试公布的名榜,也叫图榜。一般不计名次。为了便于计算,将每五十名考取者的姓名写成一个圆图;开始一名以较大的字提高写,其次沿时针方向自右至左写去。

⑶制艺和试帖: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的诗文。

⑷朝笏: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所执狭长而稍弯的手板,按品级不同,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将要奏的事书记其上,以免遗忘

鲁迅的雪课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放松放松心情。(播放〈塞北的雪〉)写生字词

师:这一首歌曾经传唱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打动了千千万万的音乐爱好者的心,因为洁白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而且令人遐思万千。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对雪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洁白的,就像鹅毛,像棉花,像飞絮

生:纯洁的,像少女,像小孩

生:活泼的,可以推雪人,打雪仗,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小孩子们还可以到雪地里捕鸟,非常的有趣。读了之后,我好想看看真正的雪花。

师: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形容也非常贴切。雪花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雪花的纯洁与漂洒所陶醉,为它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优美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再去感受一番雪世界的美妙与精彩。

二、作者介绍

师:“鲁迅”,一个对同学们而言并不陌生的名字,哪位同学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课前预习简要地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生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想要补充介绍?

生2:鲁迅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还真不少。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用深刻的文字、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笔锋深深地感染着我们。1936年10月19日,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永远离开了我们,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地涌上街头,为他送行。先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呢?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赫然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这也许就是对他最好的诠释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笔下雪的世界。

(板书课题、作者。)

三、朗读课文

我们来读课文,请女生读1至3小节,男生读4至6小节。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板书错音字:模样 mú)

师:请大家想想看,老师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角色分配呢? 生:因为1-3小节写的是南方的雪景,4-6小节写的是北方的雪景。

师:很好,你关注到了课文的内容。请坐。

生:南方的雪强调的是南方雪的美艳,北方的雪强调的是旋转升腾,男生适合读刚强的,女生适合读柔美的。 师:真不错,你关注到了课文的`语言风格。

四、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一共描绘了几幅雪景图? 生(齐):两幅。一幅是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朔方雪景图。 师:真是异口同声啊!

(板书: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师:“朔方”是什么地方?

生1:北方。

师:文章描绘了北方雪景和江南雪景,这里体现了什么的转换?

生2:地点的转换。 师:接下来,我请一位女同学来读第一小节,要读出柔美的味道来。其他同学做一件事,划出这段话里的主句。何为主句呢?主句就是可以支撑整个段落的中心句、总起句或总结句。请拿起笔。

(一生读第一小节)

师:你按照要求划出了这个小节的主句了吗?

生: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师:你觉得,这个小节就是为了写暖国的雨吗?(其他学生摇头表示否认)

生:江南的雪可谓滋润美艳之至了。

师:很好。这句话是这一小节要写的主要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小节,找出第二小节的主句,看看哪句话可以用来概括第二小节的主要内容。

(学生读书,1分钟后交流)

生: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子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师:他找的是一句总起句,对不对?不过呢,这个句子稍微长了些,我们为它瘦瘦身,把这个句子当中最关键的词语提取出来。变成一句更简洁的话来。

生:七八个孩子一齐来塑雪罗汉。

师:不错,你提炼得很准确。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小节,请同学们用这一节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教师朗读)

生:是独自。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消逝。

师:消逝是什么意思?

生:消耗,毁灭。

师:你的解释不是很准确,“消逝”在本文中是一个生词,查字典,是“消融”的意思(师板书),请同学们记录下来。 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关键词“消释”,但这个词还不能完整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这时候我们要使这个词变得胖一点,增加一些内容,通过扩句,使它成为一句完整的话。谁来试一试?

生:孩子们塑的雪罗汉消融了。

师:可以吗?

生齐:可以。

师:好,我们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提炼三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的。

师:我们再来看看看看作者在江南雪景图中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

生3:写了“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还写了草。

师:作者在描写花草的时候,抓住了花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生4:颜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