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句子

以优美的句子概括游山西村汇总5篇

日期:2023年05月10日 分类:优美句子

陆游《游山西村》全诗翻译及阅读答案赏析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就等于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相关试题及答案

一:

1. 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答案:

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 示例一:“这句诗表现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示例二:诗句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诗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望。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3.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4.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6.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7. 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8. 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二: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答案:

1、农村纯朴民风;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3、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4、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5、D

赏析: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节日来源与《周礼》。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可见到宋代还很盛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陆游《诉衷情》古诗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陆游《诉衷情》古诗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释: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空空的。

料:预料。

翻译: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从前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黯淡。 金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斑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金的前线,人却老死在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

(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二:

1、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阅读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 鬓发变白(2分)

3.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2分)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3)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

(4)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三:

9.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2分)

10.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2分)

11.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9.表现了作者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2分)

10.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对即可)(2分)

11.示例:词人用昔日匹马驰骋疆场与今日蒙尘貂裘战袍作对比,心在前线战场(天山),身却不得不退居家乡(沧州)。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报国无门的愤懑。(意对即可。)(2分)

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陆游《游山西村》阅读答案及全诗译文赏析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就等于随时。叩(ku)门:敲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相关试题及答案

一: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答案: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示例一:“这句诗表现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示例二:诗句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诗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望。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3、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4、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6、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7、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8、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二: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答案:

1、农村纯朴民风;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3、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4、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5、D

赏析: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节日来源与《周礼》。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可见到宋代还很盛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春残》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颔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历来为大家所称道,请简要分析此联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1.塑造了一个伤春自怜、孤独寂寞、饱尝相思之苦的闺中女子的形象。(意对即可)

2.①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②正反衬托,凸显心境;③对仗工稳,妥帖自然。(意对即可)

注释

⑴春残:春将尽。

⑵翠帏(wéi):绿色的帷帐。帷,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

⑶独立:独自一人站立。

⑷微雨:小雨。

⑸寓目:观看,过目。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

⑹断:断绝。

⑺“经年”句: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梦亦非,梦境也不同了。

⑻那堪向:怎能忍受。那,通“哪”。向,语气助词,无实义。

⑼夕:傍晚。

⑽萧飒(sà):萧条冷落;萧索。

⑾暮:傍晚。

⑿辉:光辉。

参考译文

又到了春天快要结束之时,这让人怎么走出翠绿的帷帐?

人独自站在落花面前,小雨中燕子成双飞去。

观看此景魂魄像要失去,经过很多年梦境也不一样了。

怎么能够忍受如此愁苦的夜晚,蝉在凄凉萧索的夕阳下映出光辉。

赏析

《春残》是唐末五代诗人翁宏创作的五言律诗。该诗写女子春末怀人,反复抒写其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之情。诗中颔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成为千古名句。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不拘一格。一句中,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少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增强了语气,加强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对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分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一词,体现出不堪的情绪。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此时又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她不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刻骨铭心。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为佳句。已是春残,落花无数,而无数落花又极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此刻,这位女子,正当芳龄,却独立庭院,青春正在消逝,欢娱难再,她的命运和这春残的落花,一模一样。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暮暮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更不用说是心事重重、愁思郁闷的女子了。偏偏此时,一双不知趣的燕子,在细雨中飞去飞来,显出很自得的样子,这就使她更加难堪了。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不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作者通过映衬、反衬,融情入景,把它们连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从而烘托出诗中女子忧思难解的内心世界,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这两句写得细腻深刻而含蓄委婉,对偶工丽而无雕琢之嫌。颔联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不失为精彩之笔。

之后几联均写其院中所见所感,主要是说她如何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但与颔联相比,反复抒写,意多重复,用语平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