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句子

读书情感生活语录听书汇总3篇

日期:2023年07月07日 分类:优美句子

听书与读书杂文随笔

以前,想听什么,都要在网上搜索,然后下载在手机里,才能在开车的路上,在公交车上,边行边听。但大多下载的都是些歌曲之类的,真正的书很少。

有一次,姑娘回家告诉我有个名叫“喜马拉雅”的听书APP,可以随时随地想听什么,几乎都可以有。于是,我请姑娘帮我下载,并注册登录了“喜马拉雅”。果真是个不错的听书APP,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早晨、晚上洗漱的时候,甚或在小区里走路锻炼身体的时候,都可以听自己喜欢的书了,于是路上不再孤独,锻炼不再寂寞。

听书固然很好,但是听书与读书也还是有区别的。听别人读书,里面掺杂了读书者的认知与情感,于是便干扰了你对书中内容的感悟,所以有些书听是听,但有时间还是要自己读一读。

说到读书,便想到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童,还是求学的莘莘学子,还是已经工作的成年人,还是退休之后的老人……因为,每个人都可在书中认识自己眼所可见(或眼所不可见)的大千世界,让你的生活更充实,于是又想起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可以说我们人生中最好的伴侣,就像我们的爱人,与你如影随形。

以前,为了读书就要买书,所以家中便有了4mx2m的书柜用来盛书,可还是被挤得满满的,常常不得已要定期清理一些不常看的书,放到地下的小房中(多数情况是不舍卖的)。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偶或看到有朋友分享的“微信读书”,于是下载试验,发现这也是个不错的APP(我可不是要做广告哦),因为再出差的时候,路上不用像以前那样带着大厚的、沉沉的书了,随身的手机或者IPAD都可方便的阅读自己想看的书籍。

“微信读书”的第二好处可能就是省钱了。因为,“微信读书”可以通过读书赚取书币,也可以通过“赠书”而得书,所以我使用了月余的“微信读书”,读了十几本书,还收藏了很多待读的书目,但是自己一分钱也没花。不花钱便可以读书,这还不算是一件好事吗?当然可算了,反正对于我这个2022年便评上高级职称,但迄今为止却还拿着中级职称工资的穷老师来说,这应该算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了。

读书有很多方式。我们多数人多数情况下是习惯默读的,自己拿着书,坐在桌前,安心地读书;或是,坐在茶桌前,边喝茶边读;或者临睡前,靠在床头,懒懒地读上几页。

说到睡前床头读书,想起来一个故事。话说一位教研员组织了一个高级研修班,一次,教研员去长春出差,回来的时候给研修班的每位学员都背回来一本书(想想,我们的这位教研员是真的很敬业的,所以现如今他成了某知名中学的校长),分给大家,回家去读。过了一段时间,再次组织活动时,教研员问大家书读的如何了?其中一位老师说“我能说真话吗?”教研员:“当然可以,必须说真话”。这位老师说“我有失眠症,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自打您给了我这本书,我每天看上几页就睡着了”。她的话惹得全体学员哈哈哈哈大笑。她说的其实是真话!一些专业的书籍确实很是晦涩难读,许多人都不愿意读,我也一样,读一本小说可能飞速地就能读完,而且津津有味;而每每读一本专业书籍,都要磨叽很久才能读完,而且常常书是读完了,而脑子里却几乎没记着什么。但是,即便如此,专业的'书籍也还是一定要坚持读的。

有一天,偶然发现“喜马拉雅”中一个“开始录音”的功能,我于是打开这个功能去尝试,却发现读书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朗读”。我试着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去朗读,我发现“朗读”与“默读”还真是有很大的区别,默读时都是快速读,大致明白书中的意思就算读过去了,有不认识的生字,只要不影响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也大可不用去理会它。可是,朗读就不行了,别说生字,就是读音拿不准,你也不敢读出来!所以,每篇想要朗读的文章,至少都要读两遍,第一遍是认字和确认拿不准的读音,第二遍甚至是第三遍才敢朗读。

朗读不一定就是要让别人听的,有些时候是读给自己的,因为朗读时你才能把你对书中内容的感受读出来。当然,如果有人听自己朗读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吗!哈哈哈

我最喜欢的是朱自清的散文,其次还有鲁迅的杂文,再有就该是余秋雨、龙应台、三毛的作品了。我喜欢朱自清散文的朴素和清新,你读他的《匆匆》,你读他的《绿》,你读他的《荷塘月色》,你都能感同身受似的。他的散文没有几个华丽的辞藻,却能引你读,引你一直读下去,引你常常爱不释手的读下去。我家老公说“人说熟读诗书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散文亦是如此,你读谁的东西多了,慢慢你就有了他的气息”。我倒真希望果如先生所说,有一天我写的东西也有些朱自清先生的气息,就算这么多年没对先生的文章爱不释手了。

读书杂文随笔

五月份底的职称考试结束了,考前起早摸黑,临时抱佛脚了一个半月,乍然空下来,反而有些不习惯。夜已经深了,外面只有沙沙的风声,我坐在书桌前,与前面柜子摆满的各类书大眼瞪小眼。灯光倒映着我俩的影子,陌生又熟悉。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书,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好多文言文的书,特别是聊斋志异,里面的故事光怪陆离而富有哲理,我老是缠着父亲翻译讲给我听。再大点就喜欢买四大名著来看(那时候学校极力推荐学生看),那段时间正好在电视在热播各种此类的电视剧。到了高中左右,喜欢上了盛开杂志还有郭敬明的最小说此类散文类小说看,可能是喜欢里面的情节,或者是喜欢里面的措辞,我还买了好多的摘抄卡,把自己喜欢的部分整理出来。小时候喜欢看书,语文成绩一直拔尖,对联,作文,这些一直是我的强项,老师也很关照我,其中不少文章登在地方报纸上(我外婆还保留着每份报纸,老是给来我们家的人看,骄傲的说:这是我孙女写的),怪不好意思的。

但是随着大学,工作,虽然一直有读书的念头,但是一直不成系统,无法和写日记一样坚持下来。职称考试结束后,那天我在上夜班,在闲暇之际点开了手机里的网易蜗牛读书,上下刷书当中,看到了大海交通大学张杰校长推荐的《南渡北归》,在看到序章里的那那段生动描述:"谈到得意处,肩膀上那个呈兔子扒了皮一样温热的`紫红色肉球,越发晃动摇摆得厉害。原本满脸蛛网状的皱沟,因塞了过多辨不清来路的尘沙污垢,在汗水冲刷浸泡下,如同乌龟壳上的甲骨文于扑朔迷离中,以快速程序不住地变换重组。随着下部呈元宝状势如蛙形的嘴巴一张一合上下剧烈起伏,龟壳上每一个四仰八叉的字符神咒里,都透着“天下一切人等无足惧者”的傲然神气。"不由的被深深吸引。由而我又重新开始了摘抄的旅途。

我不满足从手机里的阅读,这书太棒了,虽然讲述的是历史,但是完然不枯燥。我买了《南渡北归》的实体书,感觉捧着他摘抄,自己会离他更近一些。越是读,越是了解到了自己知识的贫瘠,越是愧对前几年买来空摆在书架上的各类图书。我在自己的微博上开始上传自己各类书的读书朗诵(我觉得读书不应该只是看,只是写。读,可以更好的代入感情,了解故事及作者写时的感受)。

这时候才深切的感受到,不是忙了时间不够了,而是出入社会后,诱惑多了,反而蒙蔽自己说读书已经价值不高了,把书扔在了角落。但是越是身处社会大染缸,越是觉得少了什么,内心又迫切的想要买书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荡荡,成了死性循环。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论读书杂文随笔

曾经有名言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综观人类发展历程,从秦汗竹简、汗代写术到现在的缩微图书,此言真是至理啊!本人有关读书的几点感想,特录下来,以备共飨。

先谈读书的间接的、外层观察的、可以找到我们文化尊严的利益。书籍通常是由人类中比较有丰富阅历、充实知识的人而记录下的心理轨迹。他们有的有吞吐云气的气魄,有的有宽厚的包容情怀,有的有虚怀若谷、兼容并蓄的学养积累,有的有理性的思辨能力和对现实的疼痛感。总之,他们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理念(除非是那些流氓文化和厕所文化)。

读书的过程就是与各个作者进行心灵沟通、思想对话的过程,用我的思想去探询作者的灵魂余温,去追随作者的思绪历程。这个过程的直接效果就是使得我对他们有了认同感和皈依感(我只读我喜爱的作者的.书籍)。读哲学能够吸收哲人深邃的思想、超群的洞察力和极强的前瞻性,体会他们鞭辟入里的理性剖析能力。读文学作品体会到作者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宽广的人文情怀。优美的环境描写让我觉得如身临其境,流连忘返。杉枝带雨、枫叶凌霜、清溪茂林、鸟语花香、山环水绕即是此类的代表。曲折的真情故事感动的我激情澎湃,难以自禁。尤其是有关人生的宏论书籍,读后掩卷长思,简直就像是和一个哲人进行了一次全新的、真诚的、艰难的精神驳难和灵魂对话。(可以暂时忘掉自己的痛,让我重新地、不断地审视自己)。于是我就是在不断地和各个作者进行思想、心灵沟通后思想逐渐丰富了,理性逐渐培养了,心灵逐渐成长了。

由于读书使得我在处理问题上有了更多的方式,看待问题上有了更多的角度,对问题的本质把握更近了一层。看问题看的深刻了,对待问题也就随之豁达了。感到世事其实如出一辙,办事情几乎可以套用一个模式。当然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也就在处理世事上深化了。

读书有一定感想和认识后,我也可以把这些感想记录下来,供别人分享。一起品味,共同成长。记录下你的心情故事,喜怒哀乐、悲欢愁苦尽可作文,只有这时表现出的才是我的真实的真正的另一面或另一些性情。别人读后有所感触,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宏观的发现自己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有助于我以后对待沧桑世间有一个整体把握和全面预见。以便更大地发挥我的作用和准确的定位自己。减少甚至避免自己走弯路,使得未来的人生道路也平坦一些。尤其是更能为下一代提供很好的人生坐标和人文氛围。让我在成长过程中曾经犯的错误或经历的曲折尽量不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发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动力,为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

读书的直接利益是可以用人民币和美元衡量的。我们可以把先进的知识转化为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理念孕育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力产生先进的国家,先进的社会。先进的国家与社会又可以更好的为我们生存提供优质服务,为我们的发展与进步注入巨大的潜力。循环互利,互相促进,美好的社会就这样诞生了。

尽管我的身体重量比较轻,但是我还是选择用文化书籍来增添我的重量。找到我的文化尊严,找到中华文化的尊严。时间之长河奔腾不息,人世之沧桑变迁更迭。但是我读书的兴趣一如既往!爱读书永不变!

读书的杂文随笔

中午安凡挂电话回来,说午休时在宿舍看悟空传,被没收了。书是班级图书角的,让我买一本赔回去。我笑他,这本书你不是小学的时候就看了吗,怎么又想看了?他说好久没看,挺想的。我当然是一口答应,对于他们想要的书,我一向是极慷慨的。

放下电话,不禁想,果然叛逆的年纪最是喜欢孙悟空,喜欢这样的书。

北美豹猫安凡接触悟空传的时间有点早。我一向喜欢孙悟空,喜欢他那种天不怕地不怕毁天灭地的气概。重读西游记只肯看到大闹天宫,等他被如来一把压入五行山下后就不肯往下翻了,太过憋闷!家里的悟空传一直是我时常会去翻起来的,特别冲着里面一张孙悟空一身盔甲神气至极的明信片。有一回,不知心情为何,我一连读了五遍,北美豹猫安凡一向是粘着我的,不禁颇为好奇,等我看完,便迫不及待地拿去翻了。于他的读书,我一向是由着他去,就连他喜欢的血腥恐怖的我连封面都不想看到的书,我也没禁止他买。当时看完,他大约是一知半解吧?小少年拿了书中的几句到班上卖弄,很是得意,因此对这本书感情不同?但后来他的兴趣主要还是在星际以及悬疑上。没想到如今又重新想起,大约是因了这个年纪吧?

叛逆的年纪,大约就喜欢看这些打破规则的英雄,喜欢这样的气概。喜欢头破血流依旧百折不回;喜欢明知失败的结局依然一往无前。是的,这个年纪,喜欢的不是大团圆,而是悲剧的英雄。喜欢热血义气甚至悲伤与死亡。

当初我叛逆的年纪还没有悟空传这样的书,那个时候最喜欢的是庄子,想象瑰奇有趣气势蓬勃澎湃。想着那种神魂在天空遨游,该是何等意气风发的事情呵。以至于我如今基本不看网文,但修真的偶尔碰上还是会翻几页的'。想着生亦何欢死亦何恼;想着脱了这累赘的躯壳感受万物的变幻。

什么年纪读什么书,确实的。

我以前一直不喜欢论语,总觉得它如同一个唠叨的老者,说着一些明哲保身的话。老子的道德经肯定也是不喜欢的。觉得宁愿生命如烟花般短暂而灿烂。

前几年重读论语,居然很是耐心了。居然觉得其间真理颇多,孔子不愧是个练达人情的聪明人呵。父亲最近听书,听的是说老子的,拿许多东西来问我,说他对老子极为钦佩,说听了他,整个人都心平气和起来。才觉得,老子与孔子,真的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几个人中的呵,他们对人的理解直到今天依然适用。

一个朋友说他每周给他的俩孩子读论语,他的俩娃,一个小学,一个幼儿园。他建议我说也该给孩子读论语了,言下之意我的娃已经初中,还没开始读有些迟了。

我只是打着哈哈跳过去。

我以前也曾想过什么多少岁要给孩子读论语什么的。如今我打消了这个念头。什么年纪读什么书,当年的我不喜欢论语,如今我的孩子估计也不会喜欢。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又哪里能读得懂老子与孔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