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句子

正月十四挑灯笼说说汇总80条

日期:2023年07月28日 分类:优美句子

有关元宵节的情感散文

一路的匆忙一路的心情,匆忙中积淀了太多的亲情。鸡年的元宵节要来临了。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元宵节的情感散文,欢迎大家阅读!

儿时的元宵节

很多地方把腊月二十三叫做小年,石家庄把三十叫做小年,而在我老家——豫北一带,称元宵节为小年。

过完大年没有几天小年就到了,对于孩子来说,小年比大年更热闹。小时候的豫北农村,电灯还没有普及,就是安了电灯也经常是没有电。一到晚上农村的街道漆黑一片,所以孩子们对灯是非常渴望的。由于当时比较贫穷的,过元宵节父母一般不给买灯笼和烟花的,孩子们为此想了很多的办法。刚到正月十二,我们一帮小孩儿就按捺不住了,找来几颗大红萝卜,把下面带尖的部分削掉,把上面带蒂儿的部分翻过来,用刀子在中间剜的坑,放上点煤油,找妈妈要点棉花,搓成捻放在煤油里,用一根棍插到萝卜上,一个自制的萝卜灯就做成了。

正月十四的晚上,孩子们就开始上街,我们叫“试灯儿”,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大人给买一盏灯笼,很神气地在伙伴面前炫耀。很多孩子和我一样拿着自己做的萝卜灯就跑出来了,有的孩子更简单,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截三角带或是一块油毡就点上了。冬日漆黑而冷清的乡村街道上,顿时热闹起来,我们一帮坏小子,这几天特别的活跃,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又从村西头跑回村东头,有时候看到没有大人领着的小女孩提着一个比较好看的灯笼,就坏小子上去戏弄人家,把冒着黑烟的'三角带在人家灯笼四周晃来晃去,直到把人家急哭才肯罢休。

到了十六晚上,是上街打灯笼的最后一天了,孩子们开始破坏别人的灯笼,我们叫“碰灯儿”,这一天不管把谁的灯笼碰坏了,都不会让赔的,大伙还是尽量躲着我们一帮坏小子,于是我们又再街里疯跑来疯跑去。我有几年的时间是不怕碰灯的,那时候我们村里有个小剧团,逢年过节组织社员们唱戏,我父亲扮演《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不唱戏的时候父亲就把李玉和用的那盏铁路信号灯放在家里,我美滋滋的提上它,一摇三晃地在伙伴们面前炫耀起来,遇到拿纸灯笼的,我也要上前戏弄一番。

以后进了城,每天晚上都生活在灯火通明的环境里,对灯的感觉就淡了许多。再以后有了孩子,每逢过元宵节也给他买个好看的灯笼上街,孩子似乎对灯笼没有多大的兴趣,我也再找不回来儿时的那种感觉了。

难忘那满街灯笼

今天是元宵节,看着满天绚丽的烟花,不由得忆起儿时元宵节满街灯笼,满街笑声。

在我们这里,元宵节好像是舶来品,儿时只知道这个节日叫小年夜,小年夜是一连过三天的,从正月十四开始,到正月十六结束。小年夜有孩子的人家都要让小孩挑灯笼,十四这天叫试(四)灯,十五这天叫正灯,小孩们挑灯笼要玩到很晚,十六这天叫了灯,了灯,就是挑灯笼完了,结束的意思,小孩们吃过晚饭,挑灯笼玩的时间很短。

儿时的灯笼都是纸糊的,不像现在的灯笼是塑料制品,灯笼的制作材料是高粱杆扎好骨架,然后糊上白纸,讲究的灯笼还要用彩纸作些点缀,或剪些小人,或剪些动物,或剪些花草张贴上,会绘画的就绘上图画。那时的灯笼各种型式的都有,方的,园的,动物型的,西瓜型的,千姿百态,每盏灯笼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让人欣赏不尽。还有那些会动的如羊抵头灯笼,走马灯。

未满周岁的儿童是不挑纸糊的灯笼的,儿时挑一个牛笼嘴,在牛笼嘴边沿上插柏枝,就算一盏灯笼,小孩由大人抱着,在街上玩耍。

回忆儿时的小年夜,回忆那快乐 的时代,不由的让我吟咏起那四言诗句:满街灯笼,遍地烛光,稚童笑语,悠悠情商。

那时街上没有电灯,清幽的月光下,孩子们挑着灯笼满街跑,相互比谁的灯笼好,三个晚上,满街尽是灯笼,欢声笑语不绝于耳,那情,那景给人无尽的愉悦。

现在我在街上看不到挑灯笼的孩童,更难觅形态各异的灯笼,街上只有明亮的街灯,震耳的烟花爆炸声和满天点点闪闪的烟花;而这十五的月色也显示不出它的清幽,我寻找不出儿时的踪迹,儿时的梦,让人平添几分惆怅。

精选元宵佳节的情感散文

“圆”对于我们每个个体而言,是终极的快乐。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元宵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都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下面简要说一下山西的挂花灯、放焰火、文艺踩街。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每晚都开,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彩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的富丽辉煌,花灯样式之多,数不胜数,有十二生肖的、有谜语猜谜的、有宫灯、有鼓灯、润饼灯、鱼虾鸡鸭鹅灯、柑桔香蕉菠萝灯、如意灯、料丝灯、玻璃灯、走马灯……形形色色,异彩纷呈。

放焰火:为山西人民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烟火越变越美,越来越大,越来越艳丽。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行。“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国若狂”。从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各县区的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老乐曲、有八音会、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声、光、色俱全的大型灯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传说的,真是美不胜收,目不睱接。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友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在此佳节之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元宵节情结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稼轩的词句。这词句,好像是我心中节令的一扇雕花的古木门,一到烟花闪起的时候,就会被我用手轻轻推开,享受佳节带给我的那份美丽心情。

幼时,生长在农村,并不知晓正月十五就是我们所说的元宵节,直到认得了稼轩的这首《青玉案·元夕》。

元宵节的晚上,风已无寒,微软的东风缠绕了温柔轻轻荡来,那流光四射的焰火,似被风吹绽在夜空中的如锦繁花,若一场不期而遇的流星雨般美丽。名贵的宝马,雕花的华车,载着美丽的人儿驶过,淡留一路馨香。动听的排箫,皎洁的玉月,让整夜的时光在花灯(鱼灯、龙灯)胜美的景象里悄然流转。美人如花,仕女如云,一路上娇笑俏语,带着若有若无的幽香渐渐远去。而我的那个“他”却始终不见。夜深了,我一次次的找寻却还是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我不经意的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很多年以前,曾经无数次的憧憬我的爱恋会以一首词为背景,可以同烟花一同绽放,那该是怎样的浪漫情缘!但是呀,它却漫起在春雨轻尘的青青校园。那一年,那排白杨树下,我牵着她的手,只看杨花轻舞。

又是一年,又一个正月十五。广场上烟花又会在夜色中绽放美丽。而元宵节的那些灯,却如同我没有词的爱恋背景一般被遗憾掉了。那些各异各色的灯和灯谜,以及灯前一张张映着喜庆的脸,也只在星如雨的烟花里于记忆中温存。

真的有些年没有看到元宵节里的灯了,烟花它会孤寂了吧!树上垂挂的那些连串的红灯笼,总觉得不比以前,让人觉得有些单调,若失。现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真的要留下一些花灯的空白了,日后,若是读到稼轩的词时,还会有形同身受的美好想象吗?

我很庆幸,元宵节里灯的忆记能在我的记忆中存活下来,我永远无法忘记89,90,91的高中三年,无法忘记三年中记忆里的关键词。邯郸,四中,中华街,元宵灯展。

那时,我会穿过整条的中华街,我会在一夜鱼龙舞的人群里蓦然回首,却一次也没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怦然心动。而后不久的几年,我却等来了另一种的怦然心动。她会在一个接一个元宵节时,唱张艾嘉的“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然后,拉我的手去看满天的烟花绽放。

今天,她又会唱起那首熟悉的歌,陪我去看一生里的绚烂烟花。

元宵佳节的情感散文

元宵佳节,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日,也是人间的团元日。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元宵佳节的情感散文,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元宵佳节

传统的元宵节是我国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城乡现在因为有了烟花,元宵喧闹尤为热烈,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

吉安的元宵也是挺热闹而丰富的。老家吉安永和乡下一带沿用正月里闹元宵的习俗。有位热爱生命和生活的好友戏耍着对我说,下辈子要做一个吉安人。乡亲们为了让亲人姐妹们过年后再相聚一回,又避免重合日子,因而闹元宵从大年初十至二月初二,各个村子俗定的闹元宵日子不同。俗称上元宵十五,下元宵是正月三十。上元宵十五是月亮圆,下元宵三十或正月的最后一天也算元月圆满了的意思。现在没有社戏了,以前我们吃过晚饭还得住上一个晚上看乡民演戏。如今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正月十五过元宵,因月圆和中秋节一样,其实也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而按照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所描绘的,也当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了,与西方的2月14日情人节相近。人们往往忙于元宵节的欢闹,忘却了传统情人节表达彼此倾心的美好欢会——明月皎皎,垂柳依依,黄昏时分,恋人相约的唯美情感。我们现在回忆从前小时候的经历,依然能够看到恋人相约的影子。

我老家赣江永和镇下的村子叫西溪,在镇南去八里。那一带,庆元宵,包汤圆,燃鞭炮,放烟花。以前也扎花灯,舞狮子,看社戏。我们村是正月最后一天闹元宵,即过下元宵。正月里,“欢度春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风调雨顺”等等横批和春联贴满家家户户,元宵节日的气氛溢满村头巷尾。祠堂门前柳树早吐嫩绿,似乎向人们昭示:春风来了,春天来了……

我在吉安城里工作,离老家只有十多公里路,交通方便,平时节假日抽空回乡下省亲。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城里的元宵节红火也很好看,但我总希望回家乡永和乡下,重温往日充满欢乐甜蜜的儿时元宵佳节。

西溪老家,每逢春节过后,各村喧天的锣鼓,早已传递着元宵节快要到来的信息。正月过了初十,那些活跃分子,就拖出沉睡了一年的锣鼓,敲打了起来。咚锵,咚锵,咚咚锵……,在竭力招呼着人们,搅动着那些蠢蠢欲动的心,让人们快快加入闹元宵的队伍中来。最热闹的一天就是元宵节了,这一天无论晴天雨天,白天,路上络绎不断走着行人,亲友们来了,嫁出去的女儿们,无论早嫁的还是新婚的,她们背着拉着孩子,偕同夫婿也都回到了娘家。大家趁这个团圆节日见见童年的玩伴,倾诉以往和现在的生活。女儿们聚在祠堂四周坪地上一起剔打着鸡毛毽子,做起儿时的各种游戏。

元宵节那天一大早,每家每户自备元宵。元宵的制作方法很简便,取米筛子或簸箕做滚元宵的器具,往里撒上糯米干粉,加馅球,用双手将器具滚动至粉全粘至馅上,喷水,再撒粉面,再滚动,反复多次,直至圆子成核桃大小即成元宵。家家户户吃汤圆,包含着团团圆圆之意。吃过元宵,到了晚上,如果不去看戏,大家就围在一起说说话。那些到了谈婚论嫁的男女便去约会情人。

小时候,天宽地阔,整个正月都是儿童们的天下,伙伴们可以尽情地玩耍,大人们在忙过年过节也很少管教,大家乐得自在。乡下那时物资匮乏,人也很穷困。没有商店,没有灯笼、烟花、玩具之类的,但是,童年的我们乐于想象,勤于动手,总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和东西。当然,由于那时没有通电,自然就没有电视可看。偶尔来场电影就欢呼四起,一般也就只有社戏。如果遇到有戏看,元宵节便要闹上好几天,客人们也就跟着住上几天。

那会儿,没有电灯,村里的路也是坑坑洼洼。元宵节放焰火的事我们乡下人很少见,偶尔有从外地工作回来的带回几束焰花,大家站在祠堂大门水塘岸上看着放过一两回。大多是每逢元宵节之夜,儿童们或聚在祠堂四周,或聚在村头大树底下开始玩起藏猫捉迷藏、老鹰抓小鸡、单腿斗鸡类的古老游戏。藏的心鼓乱响、追的气急恍恍、跑的汗水淋漓、乐的欢声笑语。等到玩累了,大人们在村口呼喊,孩子们呼弟唤姊,整衣叫狗,踩着月色歪歪斜斜地各回各家。

据我母亲讲,老家以前元宵节的夜里,也会舞龙灯,龙灯分许多节,一条龙灯通常有几十节。龙灯在正月十三开始出来走,十四夜十五夜里要接着继续跑。龙灯很长,跑龙灯要到遍各个村子里,路也长,分节的龙灯跑起来还容易扭来扭去,需要很多的体力消耗,所以跑龙灯通常要由小伙子们去扛。一条龙跑动就是跑龙灯;龙灯在村头村尾、大巷小巷里盘来盘去做各种有难度的动作叫舞龙;一条龙灯与另一条或者另外几条龙灯在路上碰到了,不能掉头就走,要互相用动作询答,一条龙灯要穿梭盘进另一条龙灯相互交错,一起翩翩起舞几个回合后,才能分开,按各自的行进路线继续前进。元宵节,在乡下,最热闹就是看舞龙灯,最好看的就几条龙一起串舞。大家衣着虽然不时尚,不华贵,但是很民族化,戏剧化。

元宵夜是龙灯天下,夜幕下的游龙更加栩栩如生。它飞舞在大巷小巷里,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给全村带来了吉祥。老婆孩子大呼小叫的,尾随其后凑热闹,路上也挤满了喝彩的人群。

元宵节今非昔比啦。大村小村通路,大巷小巷通明。元宵节放焰火已经是习以为常了。登高远眺,俯视全村,与邻村遥相辉映。焰火此起彼伏,真是火树银花,姹紫嫣红。再加上那鞭炮声声回荡上空,真的是烘托出了一个生机活力而又祥和的夜晚。

乡下的元宵节,开心惬意。劳作了一年的农民,风风雨雨的,要在这个时节喧泄出来。用力擂鼓,尽情敲锣……用他们自己的智慧,采用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诠释着他们对农村美好生活的理解。农民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正在逐步上一个新的台阶。

过完元宵节,人们或农活或去其他工作,又要开始忙起来了,人们新一年的辛勤劳作又要开始了。“春打六九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我的父老乡亲们在这个节日期间尽情欢乐,带着一个好心情,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耕、春种及往后的夏管、秋收、冬藏……

今日元宵节,早上爆竹阵阵,上午风调雨停,往乡下过元宵的行人如织,道路两旁结彩灯笼,好一派喜庆气氛。只是:今年花灯依旧,不见儿时情,只附春衫袖。

赶上元宵佳节,在此,我送亲友们一碗汤圆,祝福大家圆起一场事业的美梦,圆出暖和如春的爱情,圆得家人幸福的团圆,圆来新一年出色的运程!元宵快乐!

元宵佳节感悟

今年的元宵佳节,让人喜忧参半。雨雪滋润了大地,在万物复苏之际,给农作物送去了甘霖。给农民带来了万般喜悦。然而,我本想借元宵节期间拍些“佳作”,可天不作美,让我感到十分惋惜。怨恨老天,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元宵佳节耍怪脾气。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今年的天气有点怪,一冬天雨雪极少,温度较高,由于空气得不到净化,人们伤风感冒的颇多。人们多么盼望能下场大雨雪呀。早不下,晚不下,偏偏从正月十四开始就细雨涟涟。正月十五,我早就爬起来,一看窗外,雨雪交加,我想:今年的灯展是看不成了,很遗憾。幸亏,正月十四日上午,在县城十字街我冒雨拍摄了几组民间秧歌队的精彩表演,尽管雨水沁透了我的衣服,我能捕捉到一些体现风土民情的作品,心中充满了激情和欣慰。正月十五日,我又带上照相机,拿上雨具,顶着风雪,徒步到县城护城河畔的灯展现场进行了拍摄,尽管灯展前无人问津,缺少往年那种人头攒动,接踵而至的热闹场景,然而,我发现,今年的灯展是历年来无法比拟的,千姿百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我冒雨雪,穿行在灯展中,从头到尾,逐一拍摄,倍感惬意。我徒步往返10华里,独自一人观看了灯展,只有那些看管灯展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着修复那些让风雨损坏了的支架和灯盏,顷刻,我对他们肃然起敬。他们在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里,要和老天抗争,不屈不挠,护卫着单位的展台,这是多么感人肺腑之举呀!我被他们的高尚情操所折服。我本来精疲力尽了,立马有了精神,是他们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虽天寒雨急,我全然不顾,完成了我的拍摄旅程。

有关元宵佳节的情感散文

元宵节的月亮,特别圆又特别亮;元宵节的锣鼓,特别闹又特别响。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元宵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看灯

星期四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海宁市“庆元宵,迎奥运”的大型游灯活动。我和妈妈来到最佳地段的干妈家,观看游灯活动。 活动还没开始,大家就已经陆续来到观看场地。六点十分,我透过窗户,探着身子,向前方望去:只见人山人海,人们摩肩接踵,一个紧挨着一个,远远望去,像黑色的海洋。咚咚咚!巨烈的烟花声划破了寂静的夜。

紧接着,游灯队伍缓缓向我们驶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宁市人民政府制作的“奥运灯”。你看,那奥运标志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格外醒目,我似乎看到了北京奥运会圆满的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好的明天!一个个奥运福娃精神抖擞,又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位位奥运健儿矫健的身影,他们似乎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向2022北京奥运会发起最后的冲刺。 伴随着人们热烈的欢呼声,“海州街道”、“钱江生化”、“许村镇”等各式的彩灯也陆续登场了。紧随其后的舞者们,迈着轻盈的步伐,跳着优雅的舞姿,与人们一起享受这美好的瞬间。随着游灯队伍井然有序的出场,观灯人群人们里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应和着欢呼声,此起彼伏,好似波涛汹涌的大海。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游灯队伍也渐渐接近尾声了。这时由天通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环宇梦幻”马上吸引住了我的眼球。银白色的“环宇梦幻”灿烂夺目、玲珑剔透。

一架飞机横卧彩灯之上,箭头朝上,似乎要带着我们海宁飞向全亚洲,飞向全世界,向众人展示我们海宁,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光彩!在电声自动控制的五彩灯光辉映下,一只飞碟散发着动人的光彩,若隐若现,幽雅柔美。它在飞机的顶端盘旋着,好像在展示着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的腾飞!“嗖”的一声,只见四道银白色的烟花冲上了云霄,向众人散发了它独特的光彩! “硖石灯彩”是海宁民间艺术的奇葩,是我们海宁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海宁人民的骄傲!

家乡的元宵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过后,元宵节是最值得纪念的节日。

——题记

人们在春节的爆竹声后,在走亲访友后,又各自忙活起来,因为要迎接又一个热闹的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这天,刚到傍晚,寂静的村子便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村民的心也随之沸腾起来。听到这盼望已久的`声音,小孩子更是欢呼雀跃、心花怒放。

农家院子平日里一般只有自家人进进出出,可现在不同了,左领右舍走家串户。制作精美的、多姿多彩的花船、花车、彩马停满了院子,人们观赏这五彩缤纷的艺术品,个个赞不绝口。

随着夜幕的降临,花船和花车上的蜡烛由孩子们点亮了,漆黑的夜晚霎时变得油光溢彩。灯会开始了,又唱又跳的花旦们乘上了花船、花车,也有骑着彩马的,还有挑着花灯的,如冲锋号一样的声音一响起,花灯们便开始游行了,浩浩荡荡的向前进发。村民们扶老携幼,跟随那人流前行着,拥挤着,欢腾着。村民们在这时都呈现出不同的面孔,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他们载歌载舞,尽显优美姿态,精彩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给家乡带来了美感和动感。

闽剧一直是村民们引以为傲的一道大餐,家乡元宵节的闽剧并不是固定的一个点、并不是在一个狭小的舞台上,而是随着花灯每过一条街道,便停下来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表演一番。因而,我们称它为“流动的舞台”。我们总爱同舞台一起浪漫在花灯中。舞台上的红黑绿黄、闪躲腾挪,无不展示着家乡的底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从来没有刻意去学什么,大家都是跟着感觉走,可表演起来一点也不含糊。

家乡的元宵节,不但闹出了村中的喜气洋洋,也为新的一年闹出了希望,为村民们闹出了五谷丰登,闹得人们个个笑逐颜开、春光满面、精神抖擞。元宵节过罢,勤劳的人们又都走上了田埂,登上了渔船……

返回顶部